2023-09-26 点击:[]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不断向自然界索取,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产生了全球变暖、能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垃圾成灾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扰。
如今的我们,在思考人与自然能不能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就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才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让我们从黄河治理出发,阅读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形态。
为走出生态危机,
人类必须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卢风等 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X321.2/L82a
馆藏地:理工学科馆(学科馆七楼)
全书以生态文明范畴的话语辨析、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探讨、生态文明实践的推进构想为核心内容,以对现代性文明的反思与超越为理论洞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现实主题,为读者廓清了全局性的生态文明理论概貌。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大自然的警示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学和生态主义,人类真正走向生态文明。
泱泱大河,波澜壮阔
纵览万年讲述万里黄河的前世今生
侯全亮 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K928.42/H45b
馆藏地:语言教育史学馆(学科馆四楼)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反映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历程的河流传记,展示千万年来黄河与中华民族生死相依的历史画卷。
远溯漫漫时空,从亿万年前黄河孕育诞生,黄河流域升起第一缕文明曙光,直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透视了治河与治国密切交织等重大社会命题,阐释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
连玉明 主编
中信出版社
索书号:F124.5/L42b
馆藏地:经济馆(学科馆二楼)
21世纪将是生态世纪。生态文明将替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的文化觉醒与文明转型,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世界文明形态的一次新飞跃。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富强的崛起,更是生态文明的绿色崛起。本书强调,要全面推动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生态文明成为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在世界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重构中发出更多中国好声音。
(挪威) 阿恩·纳斯 著
商务印书馆
索书号:C912.83/N25
馆藏地:政法哲学馆(学科馆三楼)
作者从“深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当代的环境事务进行了具有革命性与挑战性的思考,成为当代西方环境运动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本书自1976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
黄土、黄河、黄沙还原与重构:
☑ 地域性设计的适应性和生态性
赵得成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C912.8/Z43
馆藏地:政法哲学馆(学科馆三楼)
本书以地域性、生态性、适应性为主要关键词,以黄河上游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交汇的“黄河、黄土、黄沙”地区的自然物象和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设计方法、跨学科生态设计理论及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和还原了本地域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因地制宜、适应干旱、人地共生的创造智慧和生态观念。
唯有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人类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