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彭士勇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化学著名刊物《ACS Catalysis》上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5 + 3) Annulation of Donor−Acceptor Cyclopropanes with Imidazolidines: Access to Saturated 1,4-Diazocanes”的研究论文(ACS Catal. 2023 ,13, 5752–5758)。

饱和1,4-二氮杂环,包括哌嗪、1,4-二氮杂庚烷和1,4-二氮杂辛烷,作为关键结构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例如Indinavir、Aripiprazole、Gatifloxacin、Suvorexant、Fasudil和Benzolactam-V8。与六元哌嗪和七元1,4-二氮杂庚烷相比,八元环1,4-二氮杂辛烷的合成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高效合成1,4-二氮杂辛烷的反应报道的很少,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反应条件苛刻,原料合成困难,产率普遍较低,官能团兼容性较差等。因此,开发一种从简单易得的起始原料高效合成1,4-二氮杂辛烷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根据前期研究成果(Org. Lett. 2022, 24, 6443−6448;ACS Catal. 2022, 12, 14647−14653),发展了一种铜催化的DAC与咪唑啉的(5 + 3)环加成反应,在温和条件下以中等至优异的产率得到了一系列饱和的1,4-二氮杂辛烷化合物。进一步通过手性转移(Chirality Transfer)和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Dynamic Kinetic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两种策略,首次实现了1,4-二氮杂辛烷的不对称合成。
五邑大学2021级研究生杨亮亮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五邑大学彭士勇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依托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天然产物合成及方法学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资助。
《ACS Catalysis》是美国化学会(ACS)旗舰刊物,最新影响因子为13.7,主要刊登催化化学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属于化学学科Top期刊与中科院1区期刊。(文/图 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