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五邑大学第二十届学术科技节暨土木建筑学院第十五届结构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来源:土木建筑学院 | 发布日期:2020-12-04 】

        为全面落实我校“专业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创新能力。2020年11月28日-29日,由共青团五邑大学委员会、五邑大学学生会主办、土木建筑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第十五届结构设计大赛在我校南主楼二楼大厅隆重举行,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吴卓强出席了本次大赛并宣布比赛开始。

       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桥梁的结构形式多变,从“架梁为桥”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到“长虹卧波”的拱桥,到有“钢铁琴弦”之称的斜拉桥,再到享有“跨度之王”美称的悬索桥,桥梁的建造和设计不断挑战极限。本届赛题以承受竖向静力和移动荷载的桥梁结构为对象,专业组的结构模型以竹皮和502胶水为制作材料,兴趣组的结构模型以PVC塑料线槽和502胶水为制作材料,以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为题目,考验同学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启发学生学会数字化建模去创造模型,加深对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理解。结构设计大赛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科技竞赛,通过对构设计竞赛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丰富校园学术气氛,加强专建业建设。

       本次大赛覆盖全校,来自14个不同学院的将近三千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其中,专业组74组,兴趣组578组。11月28日对兴趣组作品进行称重、检测和第一级加载即八个加载点分别悬挂各自的待定荷载,这充分考验学生对模型的受力情况的分析。11月29日兴趣组在第一级加载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级加载即保持一级静载作用,施加移动荷载。当天专业组同时进行第一级加载和第二级加载,更加考验学生对拉条抗拉抗压程度的掌握,从而检测模型的受力情况。评委老师就选手的方案书、模型构造,以及现场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现场模型设计各具特色,荷载能力各有不同,比赛现场观赏性、趣味性凸显,大赛在技术总指导王敏容副院长介绍比赛规则、加载预演后正式开始,经过长达两天的激烈角逐,分别决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一、二、三等奖,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文/图 土木建筑学院 )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