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讯:我院《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入选广东省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来源:土木建筑学院(基建工程管理中心合署) | 发布日期:2019-06-03 】

        我院张万胜老师等与开平市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入选广东省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本次入选成果共有102项,其中江门市入选5项目(位列我省各地级市第四位),我院《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是五邑大学唯一一项入选项目。在此,向本项目付出努力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祝贺,希望今后再接再厉,再获佳绩。

       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简介

       (1)项目背景

       2007年,开平碉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登记在册1833座,现今绝大部保存状况不佳,亟待保护和修缮。开平碉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因其重要的遗产价值及意义,维修有别于一般历史建筑。

开平市在2010年开展碉楼修缮之初,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如破损成因鉴定、劣化程度检测、原真性修复、补强可逆、基础加固及地基处理、彩画灰塑原真性修复问题等,亟待专门、系统的修缮技术体系来指导。

       (2)成果简介

       自2011年起,受开平市政府及开平文物局委托,团队开展针对性的碉楼修缮研究,并于2012年进行应用。研究成果在修缮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期间出版了修缮技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受理5项。开平市对专著《开平碉楼修缮技术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专著“是目前指导开平碉楼保护与修缮最重要的专门技术专著,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修复与保护有重大指导意义”。

       成果最大的价值和技术创新是将碉楼修缮技术体系化,形成了符合碉楼实际情况的专门修缮技术体系,包括:开平碉楼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检测方法与技术、碉楼修缮步骤、基础加固、墙体修缮、屋面及露台渗漏修缮、楼板修缮与加固、梁修缮与加固、门窗修缮、楼梯修缮、地坪层修缮、彩画及灰塑修复、木构件防虫防腐处理、木构件阻燃处理、附生植物处理、日常保养与监测等全部内容。

开平市对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形成了符合碉楼实际情况的专门修缮技术体系,这个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上是一项重大创新,在我国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地暂未发现。”

       (3)成果应用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依托研究成果,开平市完成115座碉楼的修缮,累计已经完成世界文化遗产登记在册1833座碉楼总数的1/15。经共同努力,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区”及“缓冲区”内所有碉楼的重大病害均处理完毕。开平市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成果,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方面走在前列,获得广东省文物局及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的好评。

       (4)进一步推广应用情况

       在2013-2017年间,项目技术推广应用至江门地区及周边城市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及传统民居的修复中,包括:开平市6栋清代传统民居,台山市4座民国时期老书院(省级文保单位)、鹤山市梁赞故居(市级文保单位)、中山市魏邦平故居(市级文保单位)、开平市司徒美堂故居(省级文保单位)。合共完成20座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修复,有效保护省内的建筑文化遗产,社会效益良好。

 

       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成员名单

       张万胜、谭金花、周志军、周宏、张国雄、梁锦桥、唐天芬、郑燊仪

 

       三、入选广东省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链接及名录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的通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