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五邑大学伍舜德教授活动中心由爱国实业家伍舜德先生捐资兴建,1995年落成启用。2013年,伍舜德夫人马兰芳女士再捐资扩建。伍氏家族响应时代号召,捐资打造这座“骑楼为体、穹顶为魂”的中西合璧建筑,用作国内外学者相聚之地,弘扬我国优良文化。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延续了侨胞反哺桑梓的集体精神与“以文聚魂”的集体诉求。这栋2.3万平方米的建筑,承载着380万侨胞跨越三个世纪的精神史诗。文化交流中心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华侨精神的象征。它提醒世人:华侨的力量不在金山银山,而在文化血脉的永恒搏动;不在衣锦还乡,而在代代相传的赤子之心。
(二)怀志报桑梓 热忱誉侨乡——伍舜德先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岭南少年·家学启蒙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照顾幼弟,这是伍舜德的童年艰苦经历。贫穷的家境不但没有销蚀少年伍舜德求知上进的意志,反而激励他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为了达成父亲的遗愿“找最好的学校,让儿子去读书成才”,在勉强维系生活之余,伍舜德开始了非同寻常的求学生涯。从岭小到岭中再到岭大,伍舜德特别珍视读书的机会,每天以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争分夺秒,奋发学习各类基础知识,斩获许多大奖。同时他坚持锻炼,拥有一身好体魄,篮球、足球、棒球无不精通,还担任多个球队队长,甚至代表国家队远赴国外比赛。各类优异综合成绩,遍传岭南校园,伍舜德也因此获得老师同学们的交口称誉。在1935年岭南大学毕业典礼上,岭南大学教授黄延毓称赞其为典型的岭南学生:“君一向好体育而绝无暴戾气;君又好学不倦,成绩优良;君又乐为人役,团体服务获君之助甚多。”“艰”和“勤”字,是对伍舜德12年岭南求学路的最好概括。读书于斯,成长于斯,他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树立起坚强的体育精神,锻炼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培养了出色的团队意识,这些都为伍舜德为日后遨游商海开创宏大事业奠定基石。
第二个故事:白手起家·实业报国
伍舜德从岭南大学毕业后,前往香港打拼,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伍舜德以优异成绩叩开了香港陆海通公司的大门。他二十载如一日勤勤恳恳:既在六国饭店从基层做起,以勤勉升至总经理要职;又两度推辞董事长高位,坚守"按股任职"的准则,以优异的实绩进入了董事会。
上世纪50年代,港岛中环区仅有两家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只要中国人光顾就会被安排“坐冷凳”,连常客伍氏兄弟也不例外。对于这种来自洋人莫名其妙的“礼待”,极富正义感的伍氏兄弟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决心打破中国人只会开大排档的宿命,创办一家中国人自主经营的西餐厅。于是1956年美心餐厅应运而生。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大约是溶入岭南人的血脉之中,世世代代无法抹去的。恰如《岭南晚歌》所唱“同心同德同志力,为爱为国为岭南”。伍舜德、伍沾德兄弟二人齐心协力,以超人的经营策略、严谨的科学管理与优秀的服务质量,使美心集团迅速崛起,发展为香港最大的饮食王国,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在香港几乎没有人不曾光顾过美心西饼、美心快餐店或酒楼。
第三个故事:桑梓情深·教育兴邦
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公益事业,伍舜德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伍舜德深悟"教育强则根基固"的道理,童年艰难求学的经历,也让伍舜德分外看重教育,自80年代初便热心捐助发展国内教育事业。伍舜德马兰芳伉俪是爱国爱乡、兴学育才的典范,先后捐资数亿港元在祖国各地捐建了一系列教育、文化、医疗项目,在祖国各地处处可闻伍先生捐资助学之义举。历来勤俭节约的伍先生,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甘做领头羊,并以身作则倡导华侨、港澳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样都没有,就出把口,唱好祖国,唱好家乡”。
伍舜德马兰芳伉俪始终心系五邑大学的发展,一家三代在我校捐资建造了“伍舜德楼”“伍舜德广场”“马兰芳楼(教学楼)”“文化交流中心”“伍威廉楼”“大学赛艇会”等楼宇和设施,设立了“伍舜德精神奖”等奖、助基金,还与好友合资捐建了“五友楼”“十友楼”“继续教育学院大楼”等多座楼宇,并广泛发动亲友和侨胞支持学校,为五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卓著贡献。伍舜德始终以教育振兴为家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完美诠释了功成不忘桑梓的赤子情怀。
随着五邑大学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中心也在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港湾。在“情义两地行”活动中,香港大学、华威大学等学子与五邑大学志愿者组成义教队、义诊队,深入江门社区、医院、工厂,服务逾千名群众。联欢会上,两地青年以歌舞、话剧再现华侨奋斗史,用行动诠释“情义无界”。每年寒假,中心张灯结彩,校领导与留校学子共聚一堂。老师亲手为学生们盛汤夹菜,询问学业与生活;暖冬礼包中,围巾、书籍与家乡特产满载温情。新年游戏里,包饺子、写书法洋溢着中国的“年味儿”和团圆气息。一名留学生感慨:“这里让我找到了家的温度。”
第四个故事:精神永续·时代回响
从餐盘里的克己自律,到临终前的魂归故里,伍舜德用一生践行着“严以修身,赤子情深”的人生信条。但当人们参观过他捐建的项目,盛赞他的功德时,他却谦逊地说:“我深知‘民富国强,教育为本’,十几年来所做一切,不外尽一己之力而已。”伍舜德在香港商界和台山乡亲中德高望重,深受人们的爱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共为家乡的振兴贡献力量。
五邑大学文化交流中心,是侨乡觉醒的里程碑,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灯塔。它无声宣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华侨精神终将跨越山海,为流淌着炎黄血脉的人们照亮前方。伍先生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和慈乌反哺,克己奉公、普施惠德的高尚人格,广育英才、服务社会的丰功伟绩,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侨都江门发展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支持,为五邑侨乡人民所称道的“伍舜德精神”都已化作一座精神丰碑,巍然耸立在侨乡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