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宇简介
吕志和礼堂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五邑大学董事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吕志和博士于1987年慷慨捐资300万港元兴建。作为五邑大学创建初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是吕志和博士鼎力支持家乡高等教育的标志性贡献。礼堂设计为剧院式会场,拥有908个高档座位,配备双投影仪、专业灯光音响、空调等先进设施,12米宽横幅,可举办大型会议、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在落成后的近20年里,它不仅是五邑大学的核心活动场所,更是当时整个江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优越的大礼堂,承担了众多市级重要活动。礼堂的命名,永恒铭刻了吕志和博士心系桑梓、重教兴学的赤子情怀,是五邑大学创业史上闪耀着侨胞深情的丰碑。
二、吕志和博士:赤子丹心筑殿堂 礼堂铭刻桑梓情
(一)情系邑大,肇基礼堂——首批响应者与核心奠基人
吕志和博士(1929-2024)与吕志和礼堂的深厚渊源,始于五邑大学的诞生之初。上世纪80年代初,当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提出在家乡建立大学的构想时,祖籍新会大泽、生于蓬江区水南的吕志和博士第一时间热烈响应。1984年,五邑大学正式筹备。同年9月,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于香港成立之际,吕志和博士展现了非凡的担当。在当时个人经济条件普遍有限(政府规定每人捐款上限为5万元人民币)的背景下,他毫不犹豫地按最高标准承诺捐款5万元人民币,并出任委员会名誉顾问,积极协助在香港的筹款工作。这5万元捐款和顾问身份,是他对家乡高等教育事业的首份厚重献礼,也标志着吕志和博士成为五邑大学创建的核心奠基人之一。
对家乡教育的支持,吕志和博士从不吝啬且持续加码。1987年,为大力支持学校初期的硬件建设,他斥资300万港元为五邑大学兴建了这座大型集会场所——吕志和礼堂。他深知一个设施优良的大型礼堂对于一所新兴大学凝聚人心、举办活动、展示形象、服务社会具有极端重要性。这座礼堂的建成,迅速成为邑大乃至江门的标志性建筑。
(二)实业巨擘,桑梓情深——支撑善举的精神源泉
支撑吕志和博士捐建礼堂并持续支持邑大的,是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所铸就的信念。
赤子之心,根植侨乡。虽少小离乡(1934年随父母移居香港),亲历战乱艰辛(1941年香港沦陷失学,少年时曾自制小吃沿街叫卖维生),但吕志和博士对故土江门的情感早已融入血脉。他一生秉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并深刻认同“兴学强国”之道。他坦言:“中国人曾被嘲笑为文盲,我深知兴学才能强国。”捐建家乡大学,支持五邑大学建设和发展,正是他爱国爱乡情怀最直接、最有力的行动表达。
关怀备至,不止于金。吕志和博士对这座礼堂乃至整个五邑大学的关怀远不止于捐资。作为五邑大学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及后来的首席永远荣誉会长,他多次亲临学校,关注建设进展。在校领导赴港拜访时,他不仅充分肯定学校发展成绩,更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学生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他心系学子成长,主动提出在五邑大学设立“优秀学生海外学习奖学基金”,旨在鼓励和帮助优秀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学成报效祖国、贡献社会。这份对青年学子的深切关爱,与吕志和礼堂所承载的教育、集会、启迪心智的功能一脉相承。
力求完美,泽被桑梓。吕志和礼堂在当时的建设标准是顶尖配置,其规模(908座)和设施(双投影、专业音响灯光等)使其在落成后的近20年里都是江门市最大最好的大礼堂。这份追求“最好”的标准,正是他心系家乡、力求为家乡学子提供最优学习活动环境的直接体现,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及江门市举办大型活动的能力。
(三)礼堂丰碑,精神永续——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纽带
吕志和礼堂,是吕志和博士个人情怀、慈善理念与五邑大学发展历程紧密交织的实体象征。它不仅仅是对捐建者名字的铭记,更是将一位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情厚望,永久地镌刻在了五邑大学校园的中心。它时刻提醒着师生,这座恢弘建筑的背后,是一位心系桑梓、无私奉献的杰出乡贤。
历史的见证者。作为学校及江门市早期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吕志和礼堂见证了五邑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峥嵘创业岁月。它那宽敞的舞台和观众席,承载了无数场启迪智慧的学术讲座、激动人心的开学毕业典礼、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以及重要的市级会议活动,成为几代邑大人共同的学习成长记忆。
情感的延续线。吕志和博士对家乡的情感,也通过这座礼堂得以延续和表达。他事务繁忙却坚持率整个大家族回乡祭祖访友,并常常叮嘱后人:“多到家乡走走看看,选择合适的项目参与家乡的投资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其家族在江门参与了建材、地产等项目的投资,持续为侨乡发展贡献力量。对于吕博士而言,每次回到江门,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宏伟礼堂,无疑是连接他与家乡故土、与五邑大学最坚实、最温暖的情感纽带之一。正如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富鸣回忆,吕博士在听取家乡情况汇报时总是“特别专注认真”,对家乡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精神的传承地。礼堂的每一块砖瓦,都无声地诉说着吕志和博士爱国爱乡、重教兴学、克勤克俭、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吕志和精神”。这座矗立在校园核心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楼宇育人”课,它向一代代邑大学子讲述着海外华侨华人支持家乡建设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他们铭记侨恩,传承精神,奋发图强,以所学所长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吕志和博士的卓越贡献广受赞誉,1993年他被授予“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2024年11月7日,吕志和博士在香港逝世,家乡人民痛失仁爱乡贤。吕志和礼堂,作为他报效桑梓最早、最耀眼的丰碑之一,将永远矗立在五邑大学校园。它不仅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求知岁月与青春记忆,更永恒铭刻着吕志和博士与这座楼宇、这所学府、这片土地之间那份不可分割的深厚情缘。他的赤子丹心与重教义举,将伴随着礼堂的钟声与回响,在侨乡大地永远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