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宇简介
马观适运动馆,坐落于五邑大学北区,是校园内充满活力与健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由爱国爱乡的香港慈善家马观适先生慷慨捐资兴建的综合性场馆,集运动、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与毗邻的第四饭堂共同构成服务师生的生活核心区(正对北区女生宿舍)。
运动馆内配备先进的现代化运动设施,涵盖健身器械区、瑜伽场地、篮球场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专业的教练团队驻馆指导,为五邑学子提供科学、专业的运动支持。无论是追求突破自我的健身爱好者,还是寻求放松身心的普通学生,都能在此挥洒汗水,收获运动的快乐与满足。
马观适运动馆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更是承载着马观适先生心系桑梓、情牵教育的赤子情怀,无声地滋养着一代代五邑学子的身心成长。
二、 捐赠人马观适先生的故事
(一)从“打桩大王”到“快乐富翁”:传奇人生路
马观适先生(1935年出生),祖籍广东江门新会睦州镇龙泉村,是香港著名建筑专家、香港成业打桩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以其在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尤其精于打桩技术,为香港超过250个屋村提供优质服务,被誉为“打桩大王”)和在慈善公益领域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先后荣膺江门荣誉市民、新会荣誉市民、新会区政协名誉主席、广东省“南粤慈善之星”、“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等众多荣誉称号。而他最珍视的称号,却是朴实的——“快乐义工”。
马观适先生少年时期即怀抱理想,远赴香港求学,完成中小学教育。1955年,他考入广州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深造建筑学,为日后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后返港投身建筑行业,凭借精湛技艺、敏锐洞察和勤奋拼搏,在香港竞争激烈的建筑界迅速崛起。他创办的香港成业打桩建筑有限公司以技术精湛、服务可靠著称,成就了其“打桩大王”的美誉,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二)心系桑梓,泽被乡里:赤诚慈善路
“成功不忘祖国,富贵不忘家乡。”这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同志赠予马观适先生的话,精准概括了他一生的情怀与行动。马观适先生的慈善之路始于1987年的一次回乡祭祖。目睹家乡小学的破败景象,他当即决定捐资建校。自此,他对家乡江门五邑地区的捐助便如涓涓细流,从未停歇,汇成惠泽万民的江河。粗略统计,马观适先生仅在新会区的慈善福利捐款就超过1.3亿元人民币。马观适先生深信“一个地方有教育有知识就可以脱贫”。因此,他特别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除捐建五邑大学外,还资助过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文化项目等。
马观适先生主要慈善捐赠(部分)一览表 |
时间 | 捐款金额 | 用处 |
1987年 | —— | 建设家乡小学 |
1994年 | 750万元 | 修建新会区中医院门诊大楼 |
2001年 | 1200万港元 | 筹建新会体育中心 |
2006年 | 1088.8万元 | 慈善事业 |
2009年 | 245万元 | 慈善事业 |
2009年 | —— | 修建新会区睦洲镇中心卫生院 |
2007年至2009年 | —— | 资助市羽毛球慈善赛 |
2020年 | 5000万元 | 促进侨乡文化发展 |
—— | 2500万元 | 兴建五邑大学 |
(三)“快乐义工”:春风化雨润乡来
马观适先生的慈善,远不止于金钱的捐赠。他常说:“打开钱包捐钱是一种善举,填写支票捐钱也是一种善举。我过去主要是捐资助教,现在亲力亲为做义工,比仅仅打开一个钱包或填写一张支票更显露爱心,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善举。”他真正践行了“出钱之后又出力,献金之后还献心”的理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在香港以母亲李示聘名义捐建“马李示聘敬老院”,以夫人马陈景霞名义捐建“马陈景霞幼儿园”,并经常亲自探访老人与儿童。2007年,马观适先生正式注册成为江门市义工联的一名义工,并被聘为市义工联荣誉主席。自此,他以“快乐义工”的身份,更加积极地投身家乡的义工服务。他的义工服务丰富多彩,首次义工服务就是在五邑大学为学生们举办讲座,传授专业的打桩技术和知识,毫无保留地将毕生经验回馈给学子。2010年2月6日,时年75岁的马观适先生,亲自参加市义工联在棠下镇良溪村春花园山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他挥动锄头挖树坑,亲手栽种树苗,汗水浸透了衣衫。他谦逊地对大家说:“我做义工,就是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作为“打桩大王”,他常常亲临其捐建项目的工地,进行观察指导,无私地将几十年的宝贵建筑经验传授给受赠单位,确保工程质量,让受惠者不仅得到“金钱之惠”,更得到“经验之惠”。
(四)侨乡情深:满载荣光,初心如磐
马观适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家乡的无私奉献,赢得了五邑侨乡人民的深深爱戴和崇高敬意。他的善举义行,是华侨爱国爱乡精神的生动诠释。尽管荣誉满载,他始终保持着谦逊本色,践行着“我的财产来源于民,最后我也要用于民”的朴素理念。马观适先生的人生轨迹,从新会乡村走向香港都市,从勤奋求学的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打桩大王”,最终升华成为倾情奉献的“快乐富翁”和“快乐义工”。他的人生传奇,是一部个人奋斗的励志史,更是一部情系桑梓、奉献家国的赤子情怀史。不仅在五邑大地上留下了众多他慷慨捐建设的建筑,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份对家乡深沉的爱、那份回馈社会的责任、那份“出钱出力献心”的义工精神、那份“富贵不忘本”的赤子初心。
马观适运动馆,这座矗立在五邑大学校园的建筑,无声地诉说着这位杰出侨贤的故事。它激励着每一位在此运动的学子:强健体魄、砥砺意志,更提醒着大家铭记并传承这份心系家国、乐于奉献的华侨精神与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