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导航
五邑大学伟伦楼(旧白宫)
发布时间:2025-08-19

一、简介

伟伦楼是一座承载着侨乡深情与教育使命的标志性建筑,因典雅的外观设计与历史地位被师生亲切地称为“旧白宫”。该楼由香港伟伦基金有限公司捐资兴建,是利国伟、易海伦伉俪支持五邑大学建设的重要见证之一。

作为五邑大学早期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伟伦楼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总建筑面积约2670平方米,可容纳数百名学生住宿。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简约与侨乡文化特色,乳白色的外墙与明快的线条使其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庄重而不失活力。楼内设施完善,配备了独立卫浴、阳台、空调等现代化生活条件,为学子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成为连接校园教学区与生活区的重要枢纽。

这座楼宇不仅是学生栖息的家园,更是利氏夫妇爱国爱乡精神的具象化表达。自1984年五邑大学筹建以来,利国伟先生便心系桑梓,多次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建设,先后捐建了伟伦图书馆、伟伦建筑馆等标志性设施,而伟伦楼的落成更彰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与无私奉献。如今,旧白宫(伟伦楼)与校园内的其他“伟伦”建筑群共同构成了五邑大学独特的侨捐文化景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邑大学子勤奋向学、回馈家国。

二、利国伟与易海伦伉俪:爱国爱乡、重情重义的慈善传奇

从寒门少年到金融巨擘:利国伟的奋斗之路

利国伟,祖籍广东开平赤水镇,1937 年出生于澳门。彼时华夏深陷战火,侨乡开平亦被时代洪流裹挟,而年幼的他却对知识有着近乎贪婪的渴望。在开平学堂里,经史子集与数理化知识皆是他眼中的宝藏,他像块干涸的海绵,疯狂汲取养分。

命运的转折在19岁降临。家境贫寒斩断了他的求学路,却没能磨灭他的韧劲。凭借扎实的学识,他考入国华银行成为练习生,自此踏入金融领域。初入行时,面对如山的票据和复杂的账目,他从不退缩,清晨提前到岗请教同事,夜晚在灯下研读金融书籍,连与客户沟通的细微技巧都一一记在心上。

这份勤勉让他在恒生银行崭露头角。从基层职员到信贷员,再到部门主管,他的晋升之路铺满了汗水。在信贷业务中,他像鹰隼般敏锐——曾有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型制造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摇摇欲坠,利国伟深入调研其生产工艺与市场需求后,量身定制信贷方案,助其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最终逆袭为行业标杆。担任部门主管时,他又如伯乐,发掘员工潜力,组织培训与分享会,带领团队屡破难关,成了银行内部的“模范战队”。

恒生银行的转型与危机中,更见他的智慧。1950 至 1952 年,他随何善衡遍历 9国17城,行程3.25万里,写下六万字考察报告,为恒生银行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1965 年在银行遭遇重大危机中,他临危受命与汇丰谈判,最终为恒生争取到 51% 股权被收购的有利条件,既化解危机,又为后续发展铺了路。

同时,他的创新更改写了香港金融史:1967年,他率先为中产阶层提供长达7年的楼宇按揭服务,这一举措在香港中小型楼宇按揭市场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恒生银行也因此在该领域占据领导地位;1969 年,他构思推出的恒生指数,成了香港股市的 “晴雨表”;在立法局、行政局任职期间,他推动 “家庭最低用水免水费”等政策落地;在1983 年港币危机中,他参与制定港币兑美元联系汇率制度,以专业守护香港经济稳定。

贤内助与慈善先锋:易海伦的温暖坚守

利国伟的夫人,易海伦女士,出身书香门第,与利国伟相识于微时。当利国伟在金融界披荆斩棘时,她将家庭打理得温馨和睦,让利国伟毫无牵挂地投入工作。但她的价值远不止于“贤内助”——她心怀大爱,是慈善路上的坚定践行者。

她深知教育是“立国之本”,与利国伟共同创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向教育。曾多次深入偏远山区,看到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她心疼不已,当即决定加大资助:为学校建教学楼、图书馆,发放奖助学金。

除了教育,她的关爱遍布更多角落,常去孤儿院陪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给敬老院的老人送物资。她的慈善从不是“撒钱”,而是带着温度的陪伴与尊重,让受助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人间暖意。

伟伦基金:情牵桑梓的教育守望

“伟伦”二字,藏着利国伟与易海伦对伟大事业的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期盼。伟伦基金成立后,便将“助力教育”刻入基因,而这份初心,在家乡广东江门(五邑地区)尤为浓烈。

从五邑大学筹备建校之初,伟伦基金就如同及时雨一般,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校园规划方面,伟伦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确保学校能够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的布局、功能分区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师生们创造了一个舒适、便捷、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伟伦基金更是不遗余力。巍峨耸立的伟伦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还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师生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图书借阅和信息查询服务,成为了师生们汲取知识的宝库;别具一格的伟伦建筑馆,采用了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内部设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展示空间,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学习环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人才;庄严肃穆的伟伦楼,为学校的行政办公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在这里,学校的管理决策得以高效制定和执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每一个项目,利国伟和妻子都亲自过问,从设计方案到施工监督,力求尽善尽美。他们的善举,激励着五邑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奋勇前行,追求卓越,也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支持学校发展的行列。

第四章 精神永驻:跨越岁月的家国担当

伟伦楼,这座见证了岁月变迁的楼宇,虽外观不再光鲜亮丽,但它所蕴含的利国伟夫妇的爱国爱乡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却永远熠熠生辉。它宛如一条坚韧的情感纽带,紧密地连接着捐赠人与学校,是五邑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如今,伟伦楼群静静矗立在五邑大学校园里,见证着一届届学子成长。而利国伟与易海伦的故事,仍在师生口中流传——那个从寒门走出的金融巨擘,那个温暖坚韧的慈善先锋,用一生诠释了 “爱国爱乡” 与 “教育担当”,这份精神,如同楼前的湖水,虽平静却深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