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整体观:癌症患者的药物镇痛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代码:111800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药学与制药工程系
授课教师:陈静
【教师简介】
陈静,博士,研究方向靶向纳米制剂及其递药系统研究。主讲课程为《药理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发展使命感,塑造学生成为有职业责任担当的“医药人”。
【课程简介】
本课程教学思想式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及专创融合的《药理学》多元化多维度研讨实践式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镇痛药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研讨实践活动为学习媒介,融合课程思政及“三创”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发展使命感,成为有职业责任担当的“医药人”。
【专业内容】
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晚期癌症患者的药物镇痛”案例分析。
【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的的职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整体观。
3、培养学生对对精神病患者、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护理的同理心和耐心。
【案例内容】
一患者六年前因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化疗6个月。一年后“肿瘤骨转移”,初始予布洛芬镇痛,但效果不佳,改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mg/12h)后疼痛缓解。三个月后,患者自诉曲马多效果大不如前,疼痛难忍,遂改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维持三个月后,患者感疼痛加剧,入院,初步诊断:“1.子宫内膜癌骨转移,2.癌性疼痛3级”。

研讨问题:
1、为何先用曲马多,疼痛难忍后才改用硫酸吗啡控释片;
2、为何一系列的镇痛药物的镇痛作用又不明显了和该如何处置;
3、如何提高改善晚期癌症的生活质量。
通过“晚期癌症患者的药物镇痛”案例,培养学生养成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的的职业责任感。同时,案例用药中提到“硫酸吗啡控释片”,促进学生重点理解吗啡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整体观。此外,通过“晚期癌症患者的药物镇痛”案例分析交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镇痛药,激发学生对镇痛药合理使用的思考对精神病患者、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护理的同理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