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6月1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主要任务
1.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运用各种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工作。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2.厚植爱国情怀。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广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有效利用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推进课程思政。充分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嵌入融入课程教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观和创作观,突出培育高尚文化素养、健康审美情趣、积极人生态度,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4.实施科研育人。通过科研平台、学术社团、大创项目等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育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积极进取、严谨求实、不懈奋斗的科研作风。
5.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艺术学堂”“天使文创”等实践活动,形成多样的思政教育行走课堂。
6.坚持文化浸润。利用学院美育教育优势,开展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作品、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舞蹈鉴赏、声乐品鉴等美育活动,在文化作品创作与推广中提升审美意识和鉴美能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
7.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营造网络空间正能量。
8.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挥心理健康辅导站、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作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筛查评测,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9.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全管理服务育人制度体系,探索管理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做法,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润物无声的管理育人环境。
10.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增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党的领导,健全学生会骨干遴选程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
11.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一站式”社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社会开展工作,把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充实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社会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区。
12.强化校园安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防范传教活动。持续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13.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等制度。落实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第一标准。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对海外归国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实施保障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定期分析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协调推进任务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
2.加强党建引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着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做好青年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引领。
3.加强队伍保障。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