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艺术类招生专业5个,理工类招生专业1个,其中,设计学一级学科设置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4个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设置舞蹈学1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一级学科设置工业设计1个本科专业。现拥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环境设计),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介绍
(一)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充分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具备专业的美学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在工业产业、设计服务业或设计相关自主创业领域从事新产品开发相关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与设计沟通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前景】培养具备专业的美学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在工业产业、设计服务业或设计相关自主创业领域从事新产品开发相关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与设计沟通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迄今有数十名毕业生入职比亚迪、广汽丰田、美的、格兰仕等周边著名企业集团,多数毕业生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任职,部分进入广州、深圳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就业,少部分自主创业。历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
【专业方向】智能家电设计、智能装备设计。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增值评价为导向,主动适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引领的产业革命,坚持工文艺交叉融合,依托学校优势“新工科”学科群,适应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作为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工业设计内涵和外延的变迁,持续探索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合作共赢,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促进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创意与信息化应用能力,适应高端装备、智能家居产品创新设计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建设省内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专业。
【主干课程】可持续生态设计、智能文创产品设计、智能消费产品设计、智能家居系统创新设计、装备产品人机系统健康设计、智能系统与创新设计、高端装备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模型制作、企业设计项目实践、CMF研究与应用、交互设计。
【就业去向】担任工业设计师、产品经理、驻厂设计师、产品营销策划等工作职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独立设计机构,另有少量毕业生进入境内外知名院校深造,或从事教育培训、参与自主创业等。毕业生中累计有数十人进入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腾讯、三一重工、广汽、泛亚汽车、未来汽车、比亚迪、格兰仕、特力集团等知名企业,以及浪尖、智加未来、佳简几何、大业、上海方宇等一流独立设计机构就业。

图1.工业设计师生设计的电动叉车获得产业化
【骨干教师】
王汉友,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常务理事,五邑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工业设计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机械专业硕士工业设计工程方向负责人。主持设计或指导完成数十件作品被企业生产,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家或省级重要设计竞赛,累计20余人次获奖。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社科重点、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省教育科学项目6项,发表SCI、EI、CSSCI论文多篇。

温为才,工业设计系主任,博士、教授,江门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工业设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深圳市工业设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装饰》杂志优秀作者。作为主创设计师获得4项美国IDEA奖,1项德国红点奖,1项米兰设计周全场大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3项红点奖,1项IF奖。获得五邑大学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主持6项广东省省级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EI检索论文共17篇,出版2部著作,1部译著。设计的碉楼生铁壶与葵叶系列灯具取得业界广泛好评,为五邑侨乡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掌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知识、具备创新的设计思维、能不断应用新信息和新技术在环境设计及相关行业主要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与配套家具设计、环境装饰设计及相关的设计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在本行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3-5年后,职业能力获得提升,成为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其中的优秀者进入设计团队的管理层,或者能够依托积累的行业经验进行创业探索。
【专业前景】具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前景,能够在建筑行业、家居装修行业、家具行业、风景园林等行业的企业、设计公司从事空间设计、家具设计、软装陈设设计、环境改造设计以及配套的管理工作。
【专业方向】空间装饰设计、家具设计、软装陈设设计。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软学科等级为B+,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名前20%,同时拥有五邑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点学科方向,以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植入中式美学、智能智造等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以家居空间一体化为特色。拥有省级设计中心、省级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并正在建设国际先进的实训加工中心,与省内外上市企业以及知名设计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历年的德国红点、美国IDEA、意大利A'DESIGN、中国美展、广东省省长杯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数十项奖项,在省内外高校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主干课程】计算机辅助AI设计、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室内设计原理、家具造型设计、中式家具设计、住宅空间设计、休闲娱乐空间设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民宿空间设计、智能家居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拥有多渠道的就业方向,可在建筑装饰行业、城市与景观设计行业、家具设计与制造等部门从事设计、策划、管理等工作,可任职城市规划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毕业生均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图2.环境设计专业师生设计作品入选十三届全国美展
【骨干教师】
张超,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现任广东省首届学校美育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委会理事,广东省体育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主持省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

陈振益,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硕士、教授,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广东省新中式家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式家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江门市优秀党员,北大核心期刊《家具与室内装饰》青年编委。获得2020年光华龙腾奖广东设计行业优秀青年提名奖,获美国IDEA、德国红点、全国美展、省长杯在内的权威设计奖项30多项,授权专利200多个,指导学生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竞赛80余项。主持建设了2个省级平台,3项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个市级平台;主导建设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专业,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5篇CSSCI),其中一篇获得CSSCI期刊《装饰》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能在纺织服装、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设计、产品研发、贸易与形象推广、技术与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应达到的目标:在行业内的知名服装与服饰企业、创意公司担任设计总监、设计主管、生产主管等设计及管理层的主要职务。
【专业前景】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突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求,在纺织服装、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中从事创意设计、产品研发、贸易与形象推广、技术与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等工作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随着时尚消费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服装产业创新驱动的发展,以及纺织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将持续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数智时尚技术。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植入数智时尚设计新型行业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执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紧密贴合企业和市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逐年提高,在国家级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
【主干课程】服装材料学、服装数字化设计表达、服装设计原理与方法、成衣与定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智能穿戴服饰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市场与营销、服装专题设计与实现、服装生产与管理。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服饰创意设计、产品研发、贸易与形象推广、技术与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等工作岗位。

图3.2024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服装走秀专场
【骨干教师】
吴秋英,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士、教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内衣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广东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先后就职于宁波雅戈尔集团、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生产技术、设计学管理。

肖劲蓉,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主任,硕士、教授,江门市非遗专家。江门市生态染色与色彩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心、江门市艺术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平台负责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承担教研教改项目11项,其中主持8项(包含省级教改1项;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12篇学术论文。2017、2019年连续两届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选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承担科研项目11项,其中主持6项,其中主持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指导学生大创项目9个,并获得多个设计大赛奖项。

江汝南,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系主任,硕士、教授。广东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服装数字化设计表达》课程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获得全国性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奖项2次,校级成果奖2次。个人作品参加行业设计大赛获奖3项,完成横向项目8项,作品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共计60余项。出版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4篇,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省社会哲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6项,市级校级项目8项,指导学生大创项目12项,指导学生省级以上服装设计竞赛获奖20余项。

(四)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设计学基础理论与产品设计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在制造业、设计服务业以及设计相关自主创业领域从事新产品开发、创新设计与设计沟通、产品企划、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的目标:在工业企业相关部门、独立设计机构、网络型组织担任产品经理、设计总监、设计主管、骨干设计师等设计或管理的主要职务,或在领导(参与)协同设计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合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基于OBE理念构建“混合型拓扑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地方产业等外部资源。以工作室制为引领实施“三标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区域特色产业培养设计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人机工程学、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美学原理、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产品模型制作、产品造型综合实践、CMF研究与应用、交互设计、个性与时尚产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智能消费产品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工程基础。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地区的照明、家具、家居、箱包饰品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工作,以及相关的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营销等工作,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图4.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作品<<weightlessheart>>获2019年德国红点概念奖
【骨干教师】
黄骁,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硕士、副教授,江门市工业设计中心主任。主持和参与教研教改项目8项(主持5项),1门课程获得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获得西浦第六届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余项。主持包括中车集团等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合作项目获中国国际箱包设计大赛2项银奖、广东省外观专利设计大赛金奖、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等。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20余项,包括德国红点奖2项,两次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

(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适应社会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其础,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应用先进的设计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项目开发、设计策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毕业生经过 3-5年左右的职场锻炼,解决视觉传达领域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合格设计师,其中的优秀者能成为设计骨干,担任设计主管、设计总监等职务,或者进行创业探索。
【专业前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应用先进的设计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项目开发、设计策划、设计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广泛。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专业方向】广告行业、品牌设计、多媒体设计。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与侨乡特色文化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能在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项目开发、设计策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着重发展旅游视觉元素和非遗文化的文创设计应用,致力于江门旅游应用设计研究工作,走出一条侨乡旅游文化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之路。本专业现有江门侨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江门市侨乡文创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市级科研平台;与澳门科技大学、多家本地企业建立“世遗双城”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曾承担过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大湾区艺术教育合作等国家战略设计项目。
【主干课程】图形创意表达、字体设计、插画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设计调研与方法、专业基础课小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设计、陈列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界面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广告行业、动漫设计行业等部门从事设计、策划、管理等工作,可任职平面设计师、动漫设计师、插画设计师等。

图5.《“艾达实验室”教育机构品牌设计》获德国红点奖
【骨干教师】
孟思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及品牌设计研究。先后主持省社科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及作品10余篇,其中4篇CSSCI收录,出版专著3本,教材1部;设计作品获品牌类国际红点奖1项。近3年带领学生团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及攀登计划项目,立项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多次获奖。

单贺飞,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硕士,副教授。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创业导师。2013年赴台湾大叶大学进修设计学,2014赴年美国加州富勒顿州立大学进修教育学,2017年赴澳门科技大学进修设计管理学。从事文创设计和包装设计的研究和设计应用。先后主持省哲科1项,省教学教改2项目,校级科研4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获省级设计比赛一等奖,外观专利50余项,校级成果2等奖,出版专著2本,教材1本。近3年来带领学生团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攀登计划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6项,校级立项2项、省级攀登计划项目1项。近3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6项。

(六)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适应社会舞蹈教育行业用人需要,能在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社会文化部门、艺术(文化)团体、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从事舞蹈教学、舞蹈创作工作,也可在相关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育指导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侨文化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与侨乡特色文化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能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及社会文化部门、艺术(文化 )团体、社会培训机构从事舞蹈教学、舞蹈创作工作,也可在相关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育指导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本专业依托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致力于中国舞蹈之城一一江门本土原创舞蹈创作,突出实践教育环节和侨乡文化特色,形成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舞蹈创编、青少儿舞蹈创编、区域民间舞蹈素材、岭南民间舞、舞蹈教育学、舞蹈教学法、素质教育舞蹈、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学、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少年宫、文化宫、群艺馆、社会艺术团体、演出团体等从事舞蹈教学、舞蹈创作工作。

图6.中央戏曲频道春晚演出
【骨干教师】
张友元,舞蹈学专业负责人,本科、讲师。迄今,创作与编演的舞蹈作品获得教育部、省级项目共三项,四部作品获省级一等奖、三套获市级文艺精品项目,完成横向项目十八个。代表荣誉和获奖有:《以心造舞•以舞传情•以舞育人——五邑大学把优秀侨乡文化融入学校舞蹈艺术教育实践》项目,获2016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大江之门传奇》获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专项特别资助,获江门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并获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计划,成为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是国家教育部原创文艺精品培育项目;2023年1月完成全国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规划教材《舞蹈编导教程》;2023年10月完成江门重大文艺精品项目舞剧《侨批家国》首演并在暨南大学的巡演任务。2017年表演《古劳水乡》在第十届珠三角咸水歌邀请赛中,荣获表演金奖;舞蹈《碉楼雨韵》在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中,累计获表演类金奖、创作类铜奖、作品类铜奖各1项,并被江门市舞蹈家协会授予“优秀原创作品奖”称号。

三、平台实验室介绍
(一)科研平台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省级科研平台3个,分别为广东省新中式家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和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江门基地);市级科研平台7个,分别是江门市工业设计中心、江门市LED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生态染色及色彩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侨乡特色服饰设计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可穿戴产品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侨乡文创设计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门市红木家具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各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二)实验中心简介
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于2014年立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逾7千平米,分为专业设计实验平台与公共实验平台。专业设计实验平台包括工业与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实验室,承担大量实验、实训课程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认知实验平台作为公共实验平台之一,主要展示师生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优秀课程作品,以及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产品等等。同时,认知实验平台作为江门艺术设计馆,向社会公众传达丰富的侨乡设计文化,近年先后被授予“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图7.认知实验室平台(江门艺术设计馆)
四、师资介绍
学院现有教职工66名,其中专任教师51名,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1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7名,副教授14名,硕士研究生以上46名(含博士6名,硕士40名)。学院还引进境外高水平设计教学团队1项,聘请3位国内一流设计名校院长作为各专业的专职建设顾问。
教师分别在省级以上学术机构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广东省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广东省美育教育指导委员常务委员、广东省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其中,教师团队教学课程获广东省线下一流课程3门、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五、学生发展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所长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在学科竞赛方面,大学生广告设计艺术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等国内专业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在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奖、德国iF工业设计奖、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等国际竞赛中斩获多项奖项。
伍翼洲同学设计的作品《几何衣帽架》荣获“2020年德国红点奖”。
钟文浩等同学设计的作品《冰山沙发》在202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8.学生在德国红点颁奖现场

图9.《冰山沙发》
科研创新方面,黄靖镛等同学设计的作品《Gentlemen Chair》在2022年米兰设计周亮相。林永祺同学荣获2022亚洲新生代设计展“年度100新锐设计师”称号,同时参展作品《UNCONVENTIONAL》收录于ANGDE年度TOP榜。

图10.《Gentlemen Chair》

图11.《UNCONVENTIONAL》
社会实践方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学校“双百行动”的核心目标和任务,2023年共组建两支“百千万工程”大学生突击队,两支“十百千”志愿服务队,真正深入社区,服务百姓。
文体艺术方面,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赛、排球赛、书画大赛、合唱大赛、健美操比赛等,营造青春洋溢的学院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养成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
周雅雯同学在广东省健美操锦标赛荣获第二名。学院合唱队在学校合唱比赛中获第二名。

六、人才培养
在科研创新方面,学院设有广东省新中式家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江门市工业设计中心、江门市生态染色及色彩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可穿戴产品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门市红木家具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研究平台。
在社会实践方面,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我校以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等五个方面为重点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共组建实践团队21支,178名师生参与其中,其中省级重点队伍1支、校级重点队伍1支。在此次活动中共发布推文、报道48篇;2支团队、2名同学相应荣获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称号。
在志愿服务方面,学院每年组织1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双年展活动、协助学院整理综测材料、食堂疫情防控管理、江门市艺术设计馆展厅维护、核酸检测、艺术与设计学院一对一迎新志愿服务活动、毕业典礼义工、疫情防控值班(宿舍,南门)、校园清洁、志愿在康园等,共计近1900名学生参与,累计服务时长超18965小时。
七、就业深造
学院与多家上市企业及知名设计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到澳门相关大学进行专业研修。毕业生工作去向以广东省内为主,集中分布在江门、广州、中山、深圳、佛山等地区,毕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较高。学院2023届本科生就业率94.14%。
学院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在2023年,1人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到广东工业大学,3人考研成功(华南农业大学、五邑大学、沈阳音乐学院),4人申请到境外高校留学(皇家艺术学院、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八、优秀学子
吴梓瑄,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中共党员,曾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艺术与设计学院天使文创组织队长,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务助理,艺术与设计学院新生班级学长,班级学习委员与副班长。
连续三年综测在专业中排名第1,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五邑大学第八期“青马工程”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努力让自己的实力达得到自己的野心”,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本人也不曾松懈,积极参加比赛,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国家级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3项,广东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视频组三等奖,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铜奖,伦敦中华设计赛银奖,第二届大学生可持续设计大赛三等奖,香港当代设计奖银奖,G CROSS全国大学生创意金星奖铜奖等。

丁俊琛,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中共党员,曾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班级团支书,班级副班长。
曾获五邑大学三等奖学金、黄乾亨奖学金、刘冠华刘袁海玲社会服务义工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志愿者,2022年度艺术与设计学院公益之星、院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班干部、三下乡优秀个人、青马研修班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专业课程,我努力学习并实践,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在竞赛中进步,曾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FA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大赛银奖、圆点设计奖二等奖、SGADC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铜奖、英国生态设计奖银奖、BICC中英国际设计大赛铜奖、大学生可持续设计大赛三等奖、ICAD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铜奖等。

梁秀君,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共党员,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03班体育委员,曾任艺术与设计学院自律委员会主任、201303班班长、新生军训教官;曾加入五邑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和五邑大学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曾获五邑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最美抗疫志愿者,新生军训优秀教官和优秀志愿者等个人荣誉称号,院级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我深知在大学学好自己专业课程的重要性,除了一直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之外,我还会积极把握住机会,参加各种竞赛,参加广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红色剪纸映初心,踔厉奋楫新征程”活动获“优秀奖”,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二等奖”,江门市生和堂杯“江门印记”新星创意大赛“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五邑大学第二十三届科技学术季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题团日竞赛“三等奖”等。

吴思睿,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中共预备党员,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体育委员,曾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实践部部长,五邑大学招生办新媒体平面组负责人。
曾连续两年综测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五邑大学一等奖学金,2023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志愿者,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个人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对于课程内外的实践与学习,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竞赛,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两项、省级立项一项,第六届NIEC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第四届伦敦中华艺术交流展银奖、铜奖,第三届香港当代设计赛银奖、铜奖,第二届大学生可持续设计大赛三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罗若岚,2021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心理工作学生委员会副主席。
曾获五邑大学2023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学院优秀志愿者、学院青马研修班优秀学员,并连续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并获一等奖学金。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本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竞赛,曾获第五届大学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SGADC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铜奖四项银奖两项、英国生态设计奖铜奖三项、第三届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铜奖、2023CADA第五届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铜奖三项、香港当代设计奖银奖及铜奖三项、“铸剑杯”文化创意大赛全国三等奖以及省级三等奖四项、2023GCROS创意金星奖铜奖两项、第二十一届科技节服装效果图设计比赛三等奖、2023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指定面料团体创意大赛优秀奖、圆点设计奖铜奖等奖项。

盘金权,2021级舞蹈学专业,中共预备党员,现任211309班级班长,231309班新生学长,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堂舞蹈部部长,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业指导员。
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五邑大学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五邑慈善会奖学金、五邑大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艺术与设计学院优秀班干部等荣誉奖项。我始终以“服务老师,联系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为同学们的学习保好驾、护好航。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班级汇报人获院级学风建设二等奖,与班级同学参加五邑大学“斗舞大赛”获得三等奖,参与了五邑大学合唱大赛获得二等奖。曾参演舞蹈诗书画《大江之门》和舞剧《侨批·家国》。

九、杰出校友
左绪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现任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
薛海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为深圳拾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佳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04届毕业生,现为深圳鼎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
李珠海,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04届毕业生,现为广州大江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现为广州市一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荣钦,工业设计专业2011届毕业生,江门市斯坦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丽佳,服装设计与工程2017届毕业生,拥有千万粉丝的独立壁画师,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与报道;
陈一聪,产品设计专业2018届毕业生,现为叶城县柯克亚乡人民政府一级科员;
十、联系电话
学院咨询电话:0750-3299095
招生办咨询电话:0750-3296263/32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