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讯传来,我院张祥志老师获2025年“侨都科技追光人”荣誉称号。
张祥志,中共党员,兰州大学博士,五邑大学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广东省青年人才,广东省“双创”工作省级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他将目光聚焦于微观世界中至关重要的“手性”,在分子层面雕琢治病救人的良药,以“三级平台”为阶梯,默默为侨都药学领域培育未来栋梁,他是侨都科技星河中一位执着而温暖的“追光人”.
一、追光造“手”:可见光催化精准合成手性药物分子
“许多药物分子就像我们的左右手,结构呈镜像对称,但不能重合(手性药物分子),但药效天差地别。精准合成有效的那一只‘手’,是药物安全高效的关键”张祥志老师课题组共有 7 名研究生和 10 余名本科生,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面向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需求,张祥志带领团队深耕手性药物分子合成领域,在可见光促进的不对称催化绿色有机合成、不对称催环加成反应等前沿领域取得系列突破。课题组共发表学术论文 31 篇,其中张老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Science 子刊)、ACS Catalysis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15 篇,并授权专利 5 项。同时,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教育厅科研项目 2 项以及江门市科技局项目 2 项,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门市创新团队项目 1 项。

二、匠心育人:“理论-实践-创新”三级平台育药学英才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张祥志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系统构建《药物合成反应》等四门课程的"理论+实践+创新"三维教学体系。创新构建OBE理念的"研讨式课程教学法",获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1项,建成校级一流课程1门。其撰写的《基于OBE理念的<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研讨模式教学实践研究》等3篇教改论文,为同类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
搭建"基础实验-创新项目-科研竞赛"三级育人平台,开创"导师-研究生-本科生"联动培养机制。入职以来,张祥志老师共指导本科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省级攀登计划1项,所带团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项。指导多名本科生在《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SCI二区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实现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质的突破。所培养的学生中,多名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或活跃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一线,成为行业新生力量。


三、扎根侨都:平凡岗位上的赤子报国心
身处五邑大学这一侨乡高等学府,张老师将个人奋斗融入服务地方发展的洪流。作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祥志老师将党建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带领党员教师在教学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支部获得江门市2024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并成功获得第五批广东省“样板支部”立项。立足侨乡,服务产业。作为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与江门及周边地区药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本地医药产业技术升级。


“希望能继续在‘手性’与‘光’的世界里探索,产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更期待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心系侨乡、服务国家,在药学领域发光发热,守护人民健康”——张祥志
没有聚光灯下的喧嚣,只有实验室的静谧微光和讲台上的谆谆教诲,这位侨都平凡的科技“追光人”,他在分子世界的方寸之间不懈探索,在三尺讲台的平凡之处默默耕耘,这束来自侨都的追光虽微致远。(图/文 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