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琳,美石也。”李琳是一位独立自信、好学聪颖的同学。她热爱生活,热衷于探索生活的种种可能性,对于科研问题总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不断尝试、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简介
李琳,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2023届硕士研究生,药学专业,导师为彭金宝教授。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多次。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合成苯并多环化合物。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院TOP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3篇,被评为五邑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学习感言
毕业季,如约而至。初夏的风已经悄悄来临,盛开的黄花风铃,学校里的林间小路,草坪前打滚儿的小猫……在五邑大学的随便一瞥,都是美好温馨、充满回忆的画面。
在五邑大学的三年,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彭金宝教授。考研结束时,觉得“苦难”的日子终于到头了,万万没想到,读研的过程才是磨练意志的开始。庆幸的是,彭老师带领我这个有机合成的小白一路前行,才让我得以充满信心去积极面对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完成了小白到大师姐的华丽转身。感谢师兄齐壮,科研路上遇见你是我今生之幸。感谢小伙伴儿优雅同学,略显枯燥的科研生活里,你是我的快乐源泉,三年的相处让我们收获了美好的友情。感谢所有相遇,愿青春不散,初心不改。
作为即将毕业的“老大姐”,在这里也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小建议。
首先,自觉性是研究生的必修课。科研总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难免会产生偷懒的念头。这时候,坚定学习信念,提高自觉性,成果自然不会远。回忆起做实验的点点滴滴,前面的工作繁琐而充实,一天下来觉得很满足,随后既期待又紧张,既期待有个完美的结果,又担心事与愿违。真所谓“实验虐我千百遍,我视实验如初恋。”
“创新和思考”是必备的能力之一。科研不是一味的重复,而是在前人的工作中思考、融入自己的想法,提出新的观点再行验证,“stay hungry,stay foolish。”到目前为止,我取得的小小成绩离不开学院给平台、给荣誉、给激励,鼓励大胆创新的科研氛围,同样也受益于勤于思考、勇于试错的科研习惯。
寻找能够让自己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运动、K歌等等,劳逸结合则事半功倍。学会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进行表扬:“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已经很棒啦!”“困难只会增加我的勇气!”“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理智的头脑。”
以前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我们即将踏上远去的列车,奔赴未来,天各一方。但我们始终相信,成长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真心希望师弟师妹们享受你们的研究生生活,不要“精神内耗”,只要“快乐科研”。祝愿大家取得不斐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