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要求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按照文件的指示精神,经济管理学院积极行动,创新机制,拓展形式,从2017年下半年起启动以精神帮扶为核心的“晨曦”资助关怀计划,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取得进展明显。
“晨曦”计划旨在通过家校联动、公益项目以及校企实践这三项举措,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以精神帮扶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培养健全人格。其中,家校联动,是本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自计划启动以来,经管学院学生工作团队联合各班导师,到江门新会区、江海区、棠下镇等地方,深入到10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里,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困难原因和受助需求,同时,给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近况以及国家的奖助贷政策,让家长消除经济担忧,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自强自立、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2018年寒假期间,经管学院全体辅导员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制定谈话目的和计划,分别走访了59个假期留宿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宿舍,了解学生留宿原因。辅导员鼓励在生活中通过兼职而逐步自立的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建议他们要常跟父母联系。1月26日,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团队6人前往困难学生比较集中的台山市水步镇,走访了4名学生家庭,送上节日礼品和问候,传递学校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家访过程中,其中一位学生在农田租赁的话题讨论中燃起农庄创业的绿色梦,老师们鼓励她敢于尝试,并给予详细的指导建议,使她更加清晰自己职业理想,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冲劲更加高涨了。
高校资助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持续坚持的教育工程。经济管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重视资助工作,逐渐从重共性教育转向个性教育,重经济资助转向精神帮扶。学院领导将坚持每月带队走访1--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构筑学校与家庭的长效联动机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在大学里刻苦学习,通过学校的平台使自己强大起来,在未来走向社会时能找到更高起点的工作,从而使整个家庭逐渐脱贫。(文/图 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