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知名食品科学期刊《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IF = 5.3,中国科学院分区:一区TOP)在线刊发了彭敏晶教授课题组在感官营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见图1)。该研究论文主要从潜意识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产品包装粗糙程度与健康感知的关系。

图1 文章截图
食品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健康感知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并没有对包装的粗糙程度与健康感知的关系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体现在两点:其一,有部分研究认为粗糙的包装能够促进健康感知。与之相反,部分研究则支持光滑的包装能够引发健康感知;其二,现有研究一般采用被试自我报告的方法来探究这一关系。这就有可能导致社会期许效应,即被试根据对研究目的猜测来做出判断,而非基于原本的认知。
基于这些缺陷,该论文采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两种更为客观的研究方法,从被试潜意识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一关系(图2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流程图)。简式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光滑包装+健康食品”的条件下比在“粗糙包装+健康食品”的条件下能够对刺激做出更快的反应。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结果表明,“光滑包装+健康食品”的条件比“粗糙包装+健康食品”的条件能激发被试更强的P300振幅和LNC振幅(参见图3)。这两种研究方法共同证明了消费者更容易在潜意识中将光滑与健康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因而食品在光滑包装内会被认为更健康。

图2 实验流程图

图3 两种任务条件下的平均振幅趋势
该研究的发现为学界对于包装的粗糙程度与健康感知的关系提供了客观有力的证据,还为有关食品科学和感官营销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彭敏晶教授,通讯作者为黄海洋副教授,合著作者为研究生梁福宁、余丽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10216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YJC630045)和广东省技术交易体系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领域项目(批准号:2014B040404072)联合资助。
全文引用及链接:
引用:Minjing Peng, Funing Liang, Lidan Yu, Haiyang Huang(Corresponding author) (2023):Smooth or rough? The impact of food packaging design on product healthiness perception,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Volume 111,104970.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03293230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