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8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学术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研讨2019年课题研究方向,谋划新发展,2019年1月11日,中心在五邑大学召开主题为“展研究成果,谋划新发展”校政融合研究成果汇报暨课题研讨会。五邑大学副校长陈廷根教授,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郑文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忠林,江门市社科联主席谭乐生,五邑大学校长助理李爱梅教授、人事处处长刘志坚教授、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戴永洁、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军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肖健华教授、中心主任王润良教授,江门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赵前斌,江门市社科界老领导余国钦、李超奇、马丹,以及中心研究员等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肖健华院长主持。
李爱梅致欢迎辞,她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一直为中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江门经济研究中心是五邑大学和江门市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基地,高端智库。新时期,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选题立项和研究工作以及抓紧机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承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开展跨学科研究,实现更大发展。(图1)

图1 校长助理李爱梅教授致欢迎辞
王润良总结中心工作。2018年,中心项目立项12项,合同经费350万元,到账经费250万元,在研项目9项,项目结题8项。部分研究成果,已获市领导专门批示,要求进一步研究或转为决策;下一步,中心将完善管理架构,深化校政融合,构建绩效考核体制,充实研究力量,争取3至5年内,实现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在广东产生一定影响力。(图2)

图2 王润良教授总结中心工作
专家建言献策。会上,专家就中心定位、发展方向、研究队伍、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沟通机制、成果呈现等提出建议。
(一)高定位与低起点。张忠林认为,中心要拓宽视野,提高定位,走出江门。此外,多与基层政府部门接触,把握江门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寻找制约江门经济发展的根源,探讨解决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出谋献策。(图3)

图3 张忠林提建议
(二)宽领域与窄方向。余国钦、蔡勇、何周林、李澜、李文生、李卫忠等希望中心成为更加开放组织,成员可以拓展到其它领域,多招聘各行业资深专家做研究员,借力发展;多到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税费贵,导致经营难,如何突破困境,值得研究。(图4)

图4 余国钦提建议
(三)重制度与轻创新。李超奇认为,改革开放40年过去,江门下一步怎么走?深化改革,核心何在?当务之急,中心要重视江门企业产权制度研究,重视对传统产业改造,走市场化。创新要,但不能成为主体,因为江门还缺创新型人才和环境。不要只是开展“奉命研究”,要兼顾“基础研究”。(图5)

图5 李超奇提建议
(四)抓前瞻与放低端。马丹指出,结合大湾区战略,中心抓紧分析江门的优势、短板、江门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深中通道资源溢出,尤其是产业转移的路径,江门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要集中精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助推江门产业发展。(图6)

图6 马丹提建议
(五)多元化与单方向。市社科联主席谭乐生指出,中心要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引入新媒体,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如研究方向、内容要以及成果呈现均要多元化。如,中心不但要研究经济社会问题,也要研究农业文创等项目;中心成立至今已3年半了,争取与广东社科联资源链接起来,进一步提升中心的影响力。赵前斌认为,从供给侧入手,加强“统计制度”研究,改善统计方式。(图7)

图7 社科联主席谭乐生提建议
(六)多调查与少长篇。市委政研室主任郑文江希望,中心要常到基层开展调查,收集原生态数据,开展高端,前瞻性研究;针对发展实际问题,多写短小、精悍的小文章,投到市政研室内参等刊物,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政研室与中心构建更加便捷沟通机制,争取每月碰头一次以上,了解中心课题研究进展以及存在困难,政研室全力协助解决;此外,中心也要开展学术研究,全方位出成果。另外,希望中心今年,能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争取快速发展。(图8)

图8 市委政研室主任郑文江提建议
副校长陈廷根总结发言。2018年中心取得不错成绩,比前一年有较大的进步,但存在前瞻性研究少、研究层次不高等不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能理顺体制机制关系,壮大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二是结合江门发展定位,瞄准江门宏观发展战略,开展高端、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利用五邑大学优势资源,创新研究方法,争取新突破,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做出新贡献!(图9)

图9 副校长陈廷根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