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侨乡非遗研创所

作者:罗玲 时间:2024-04-25 点击数:

大湾区侨乡非遗研创所以“侨乡非遗,大湾有礼”为宗旨,联合湾区高校和优质企业资源,研究团队成员包含设计学、遗产保护学、美学、建筑学和企业技术骨干。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侨乡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研创所将通过开展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制作和销售,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一:邑起潮玩 玩转非遗——新会非遗IP

以“神兽守护”为创作主题,以四大神兽为潮玩形象结合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葵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新会鱼灯、新会木版神祃为元素进行潮玩IP设计与衍生品设计。打造非遗传承人,文化守护者的角色,通过四大神兽与非遗的共同属性互相结合,让其拥有守护的神力,神兽拟人化,创作非遗系列的潮玩。



作品二:荷塘纱龙文创设计

该作品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荷塘纱龙为主题的系列文创设计。该组文创深入了解荷塘纱龙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其外在特征及表演形式的研究,提取典型元素符号,将多人舞龙表演、龙头、龙身、龙尾、龙眼、龙珠、鲤鱼等形象进行视觉设计,并应用于标志、装饰画、创意水杯、吉祥物、颈枕以及文具等系列文创产品中。



作品三:荷塘纱龙闹新春插画设计

荷塘纱龙是江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别样的特征和独特的舞龙方式向人们展现了属于荷塘镇篁湾村的历史发展变化特点,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外侨胞乡亲们认祖归宗的重要文化纽带。本设计以“年·礼”为主题设计春节系列插画,除了具有新春除夕日子家家户户的喜庆气氛之外,还具有地域性建筑里荷塘纱龙的制作、点睛与开展的舞龙活动,整个画面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作品四:海丝文化系列插画设计

以“海丝文化”为主题,主要包括系列插画设计,用插画形式表现海丝文化遗址及其历史故事,通过绘制新潮的国潮风插画,让年轻一代领略到江门海丝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魅力,从而让江门这些著名的海丝遗址和历史人 物能够被更多的民众了解和认识。




作品五:侨乡二十四节气美食

以五邑侨乡的美食元素为主题,加上“二十四节气”的元素与侨乡建筑元素为辅助,宣传五邑地区美食文化为目的进行一系列插画设计。对侨乡的传统美食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通过调查挖掘出侨乡美食的特色作为表现元素,并结合现代插画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让描绘侨乡特色美食的插画作品能够进入年轻人的视线当中,将传统的文化运用新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六:“鱼灯至曜”插画设计

新会鱼灯,是一种精美的鲤鱼灯,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广东新会一种纸扎的中国民间工艺,节日民俗用品。鲤鱼形态丰满,身上有金色鱼鳞,很具美感和喜庆色彩。由于“鱼”与“余”二字谐音,鱼灯便寓意年年有余;而肥硕的鲤鱼,金色的鳞片,更是丰收和吉祥的象征。

“鱼灯至曜”是五邑大学视觉穿设计专业学生将现代审美和现代设计方法结合,借助插画设计的方式展现出“新会鱼灯”文化,以便引起人们对人新会鱼灯文化的关注,从而促进插画设计与非遗文化推广的融合与发展。同时向人们展示五邑侨乡文化的人文风俗的独特之美,以达到宣传弘扬侨乡文化的目的。


 



作品七:邑韵动态插画设计

“邑韵插画设计”以五邑非遗文化为主题,选取了鱼灯、神符、浮石飘色、泮村灯会等四个非遗文化元素作为代表,以插画设计的形式进行创作,旨在通过设计作品的展示和宣传,促进五邑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人们对五邑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系列设计中运用了“Mental canvas”展示技术,将五邑地区的非遗文化呈现在数字化的场景中,通过虚拟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五邑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迎宾大道中99号北主楼20楼

联系电话:0750-3299095

电子邮箱:wydxyssj@126.com

版权所有2024©五邑大学 粤ICP备15096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