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向: 低合金高强高钢, 焊接冶金学, 增材制造, 电子显微学, 高温合金, 高熵合金,核反应堆材料。
科研能力: 金属材料制造, 研发, 表征。聚焦与工业界结合。 李会军教授目前致力于先进高熵合金, 核反应堆结构材料,以及新一代钢铁的研究, 基于工业4.0的电弧智能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异种金属材料梯度成型机理,多场电弧高效增材工艺, 多场复合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装备。
科研项目: 主持开展了一系列材料,焊接以及增材制造研究工作。 李会军2009年参与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资助天然气管线(Energy Pipeline) CRC协作研究中心申报及后续工作,承担了其中多个项目, 包括“在澳大利亚应用X80,X100高强度管线钢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可行性研究” 和 “高强度管线钢中Ti含量及Ti/N比例的优化”。我国的宝钢和美国的Microalloy Steel 参与了这些项目。李会军还主持了多个宝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项目,主要研究并解决高强管线钢连铸坯偏析,应变时效及厚壁管焊接热影响区断裂韧性等问题。为我国高端管线钢出口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轨道运输方面,李会军教授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工业界支持项目,包括重轨闪光焊接工艺优化, 轮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等。李会军教授首次开展了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的研发, 成功利用原位合金化制造出金属间化合物构件,目前正在从事高熵合金的电弧增材制造研发。李会军教授还作为主要申请人参与申请两届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工业转型研究中心 – 钢铁研究中心以及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工业转型培训中心 – 电池回收培训中心。李会军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 (如973)2项, 参与国家级项目三项。
科研成果(近五年): 李会军在2013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奖项 – 尤里卡 (Eureka Award)奖, 2014年获得澳洲政府奋进奖学金 (Endeavour Fellowship), 并在过去的八年里, 获得六次澳大利亚政府机构颁布的科技进步奖,优秀课题负责人奖等。2019年被澳大利亚科学杂志 (Australian Research Magazine)评为冶金 (Metallurgy)及机械制造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两个领域的科研带头人。李会军教授并于2019和 2023年获得伍伦贡大学校长奖 (Research Partnership and Impact Award), 以表彰其科研对工业界做出的贡献。2020,2021,2022, 2023 和2024 年连续5年再次被澳大利亚科学杂志评为冶金领域科研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