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8日,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产学研协同赋能 育大湾区智造新才”为主题,为来自各地的研究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培养大湾区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7月15日,暑期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易正强、院长李辛沫、副院长江励、副院长梁淑芬等领导出席仪式。

开班典礼上,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李辛沫致辞,强调本次暑期学校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储备创新力量,助力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学术讲座领航,触摸行业前沿脉搏
暑期学校期间,一系列紧扣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讲座接连开展,为学员们带来了前沿的知识与洞见。
李会军教授围绕“工程金属材料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系统梳理了材料性能、应用场景及绿色制造方向;杨建教授聚焦“柔性压力传感器及运动识别研究”,解析传感器工作原理、技术突破及在智能制造中的潜在应用;徐百平教授揭示材料与装备设计的协同关系,为二者融合提供思路。耿爱农教授和王琼瑶副教授分别介绍了知识产权领域和论文写作的相关情况。

此外,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俊孚探讨了绿色制造背景下材料生产工艺的创新路径;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敏分享了激光技术在精密加工等环节的独特优势;校内外的孙干、陈为林、彭涛、罗子仁等青年学者,分别就机器人自主感知、柔性灵巧操作机构等主题带来精彩讲解,共同呈现了机器人领域从技术前沿到具体应用的发展图景。
技术实践赋能,产业与文化浸润
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学员们全身心投入机器人实训,在实操中深化对技术应用的理解;走进高分子装备实验室,徐百平教授带领大家观察智能装备运转细节,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现深度耦合。

全体学员还赴江门市顺畅通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学习,在企业技术骨干引导下,观摩调度自动化平台实时数据交互,直观感受IT技术解决电力系统高效运维难题的过程。
此外,学员们走进梁启超故居、中国侨都华人华侨博物馆、五邑大学校史馆,在探访中浸润地域文化底蕴,感悟学术传承,实现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协同提升。

结业不落幕,延续探索求知旅程
7月18日下午,暑期学校迎来结业仪式。3位学员代表进行“微报告”,展示五天学习成果。学员们表示,暑期学校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的难得机会,将带着所学继续探索,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深耕专业领域。
随后,学院领导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为优秀学员、最佳报告奖获得者颁奖。

本次暑期学校是五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接产业技术与人才的需求,为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技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图/文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