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简讯 >> 正文

我院石坚平教授在《历史教学》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者:吴捷 [发表时间]:2021-12-09 [来源]: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2021年11月下旬出版的第22期《历史教学》上刊登了我院石坚平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侨汇安全、 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建与崩溃》。

石坚平教授在该文中指出,以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侨汇安全、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等三个关键性的维度来分析战后华南侨乡社会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建构与崩溃的过程,探讨侨汇汇兑过程安全与侨汇币值安全对战后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化学术界对战后华南侨乡“侨汇逃避”问题的探讨。

他认为,既有研究对侨汇安全的关注,多集中在对侨汇币值安全的关注,而忽视侨汇汇兑过程安全的关注;直接将战后外汇逃避现象归因于通货膨胀、汇率政策和政府垄断侨汇利益等影响侨汇实际币值安全诸要素之上,而忽视对侨汇汇兑过程安全的关注。个别学者关注到侨汇汇兑过程安全风险问题,但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战后广东官方侨汇体系存在的弊端,而忽视了背后的积极意义与时代局限。

战后华南侨乡侨汇网络体系的恢复和重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华南侨乡社会侨汇信用体制重建的过程。官方侨汇网络体系最初凭借军政当局大力支持,并具有电讯交通邮路等优势,获得了战后初期侨胞侨眷的信任,一度成为华南侨乡社会主要的侨汇汇兑途径。

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华南官方侨汇机构试图通过设立一系列较为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强化侨汇过程的安全,积极建构新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然而,在强化侨汇安全措施与降低汇兑成本之间的两难选择种,官方侨汇机构基于自身理性,倾向于前者,采取定点汇兑、取消代理、凭保取款、三家联保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侨汇安全,以强化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规范化水平。

然而,这些侨汇信用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官方侨汇机构通过增加手续,防范风险,确保汇兑安全,而忽视民众负担,将汇兑成本、经济与非经济的各类安全风险转嫁给领汇者基础之上的。这无形中增加了侨乡民众汇兑侨汇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并给其人身财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新建构起来的战后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本身就为日后“侨汇逃避”埋下了伏笔和祸根。

由于各种原因,华南官方侨汇机构既无力解决侨汇积压问题,又无法保障侨汇汇兑过程中的侨汇安全,导致邮政系统盗昃案频发,直接打击了侨汇民众对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信心,引发官方侨汇网络体系的信用危机,加速了“侨汇逃避”的社会进程。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局势的不断恶化,华南地区也相继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由于官方外汇汇率远远跟不上黑市外汇汇率的变化,侨汇币值安全无法得到可靠保障。这成为官方侨汇体系的致命缺陷,直接导致官方侨汇体系的信用崩溃,成为导致大规模“侨汇逃避”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