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重大问题,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本次党建政治理论学习将从规划制定的重大意义、党建引领的核心要义、实践落实的具体路径三个维度,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深刻认识“十五五”规划制定的重大政治意义:
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规划重大问题,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全局的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把 “十五五” 规划编制过程作为践行 “两个维护” 的具体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在规划谋划中,严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贯穿始终。这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实际行动践行 “两个维护”,确保地方规划与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一致,为全国各地区树立了榜样。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支撑,“十五五” 规划是衔接 “十四五” 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要纽带。当前,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已启动规划前期研究,聚焦 “放眼国际视野、紧扣国家战略、立足地方实际” 的要求,深入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
“十五五” 规划期将是冲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助跑期光明网。科学编制规划,能够确保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依照 2035 年经济总量较 2020 年翻一番的考虑,从 2021 年到 2035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需要保持在 4.7% 以上,“十五五” 规划期的经济增长率原则上也需参照这个要求来确定,以保证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有效衔接。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规划制定过程本质上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过程。福建省泉州市通过 “党建 +” 邻里中心建设,投入 8.6 亿元打造集党建、养老、托育、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解决群众诉求 64.9 万件次人民网-理论。这生动诠释了规划编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标。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十五五” 规划的制定只有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才能使规划更符合人民利益,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准确把握党建引领“十五五”规划制定的核心要义: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原则要求,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将党建工作贯穿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泉泉州市创新开展 “三区联创” 活动,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壁垒,组建片区联合党委,形成 “乡镇(街道)党(工)委 — 片区联合党委 — 社区、园区、企业党组织” 三级组织链条。这一实践启示我们,规划编制需要构建 “中央 — 省 — 市 — 县 — 乡” 五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权责清单制度,赋予基层党组织在规划落实中的统筹协调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层层落地。
通过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级党组织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使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为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协同共建的规划编制机制,借鉴 “五共” 机制(活动共办、清单共订、项目共抓、难题共解、成效共评),应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一方面,推动市县部门 “一对一” 挂钩基层单位,分行业组建党建红色矩阵;另一方面,建立资源、需求、服务 “三张清单”,如泉州市通过清单管理达成合作项目 1862 个,汇聚规划编制合力。同时,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基层党委牵头,定期研究规划编制中的重难点问题。
协同共建的规划编制机制能够打破部门和区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建立 “三张清单”,能够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则为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平台。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律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规划编制中,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健全规划编制监督体系,将廉洁自律要求融入项目谋划、资金使用等各环节,确保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清正廉洁的示范过程。
切实推动党建与“十五五”规划实施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关键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规划实施的发展优势。
在产业发展中彰显党建担当,围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借鉴泉州市 “党组织 + 行业协会 + 链上企业 + 专业市场” 融合党建模式,成立产业链党委。在非公企业中深化 “党建入章”,设立红色车间、技术攻坚小组、党员先锋岗等载体,如泉州设立 1.1 万个党员先锋岗,激活企业发展 “红色引擎”。同时开展 “万名干部进万企” 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企业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实际难题。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在产业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企业发展的合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 “十五五” 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党建作用,推广 “‘两长一员’访万家” 活动经验,组织党员街巷长、楼栋长、专职网格员定期进企入户,收集处置群众诉求和企业发展难题。深化在职党员 “回家日” 机制,推动党员认领承诺事项,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统筹智慧城镇、智慧社区建设,打造 “一网兜底、一网通办” 的治理平台,提升规划实施的精细化水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 “十五五” 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队伍建设中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务干部互派挂职制度,选派优秀社区、园区党组织成员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选聘企业党员负责同志担任社区治理顾问。开展党组织 “联学联讲”、联合主题党日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把握规划、落实规划的能力。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落实 “十五五” 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 “十五五” 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总之,“十五五” 规划制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大政治意义,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的核心要义,切实推动党建与规划实施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