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17日文学院邀请专家顾问和校内专家举行人才培养方案预答辩以来,文学院再次聚焦本科人才质量提升工程。5月18日到6月5日期间,院学术分委员会与教学委员会全体成员与应邀前来指导的李辛沫、朱铁丹教授一起,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答辩讨论会4场,教学大纲答辩讨论3场,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教师发自内心的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开的最有意义的会议之一。教学理念更清晰了,教学目的更明确了,对教学非常有好处。
今年以来,每周的行政工作会议和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专业论证工作,为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系主任的带领下,老师们发扬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深入讨论、反复推敲打磨、修改,使该项工作得以落到实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和学术委员充分发挥作用,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审议把关。文学院还密切加强与校内外专家团队的联系,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为学院专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保驾护航。目前,学院四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已定稿,争取在本论答辩中取得显著成绩。
文学院围绕专业质量提升工程中心工作,力争在本轮专业论证工作有所突破,全院教职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修订已进入克难攻坚阶段。

5月20日,文学院举办了汉语言文学院(师范)和汉语言文学院(师范)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研讨会,系主任、教学委员会成员、青年教师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就该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等逐条进行深入讨论。经过本轮研讨,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表述上更加清晰,框架更加科学。

5月21日,文学院召开新媒体与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全体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对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在专业论证方面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6月2日,文学院举办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两个专业必修课程大纲预答辩会,特邀了智能制造学部李辛沫教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师范专业负责人朱铁丹副教授作为答辩主席。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成员、所有编写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的老师参加了会议。会上,《写作概论》等十门核心课程进行了答辩。通过这次答辩,老师们对课程大纲的编写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6月4日,文学院召开汉语言文学(师范)和汉语言文学(非师)两个专业方向的必修课课程大纲专题评审会,全体教学委员会成员参加了评审。会上,对两个专业47门必修课的课程大纲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审核和修改。通过这次会议,两个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大纲的编写基本上达到定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