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清代八股文译注》获好评再出平装本

时间:2012-08-31 点击数:

由文学院李旭教授主编的《清代八股文译注》2011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硬面精装附18页35幅彩图),首印3300册,各方面反映良好。出版社根据本书良好的内容和发行情况,重新换书号追加出版平装本,以减低定价,增加发行,扩大影响——简装本已于2012年6月出版,印数2500册。相隔仅一年出版社用2个书号(精装5853-7;平装6444-6)出版同一本书,也说明本书具有较高的社会和学术价值。

本书是珍贵文物“清代四书文白绫写卷”(科举考试范文)整理的成果之一。20年前,香港著名实业家、江门市政协常委谭锦濠在潮连购得此件文物,并于近年捐献给江门市政协。市政协邀请故宫博物院王素研究员前来鉴定,确认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后又经广东省文化厅文物鉴定站鉴定为三级文物);同时组织翻拍制成纸质和电子文本。为了发挥此件文物的文献和文化研究价值,主席办公会议决定由李旭副主席组织五邑大学文学院等部分教师选注适量篇幅公开出版。

本书是一部方便读者切实地了解八股文的著作。共选注33篇文章,包括根据八股文特殊的文体形式进行分段并标注、对大量的典故加以注释、进行白话翻译、对每篇内容和形式加以说明等。自1901年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废八股文而改用策论。1905年科考被完全废止)以来,学术界尚未见有这样细致深入地对八股文进行研究整理的成果。同时,王素研究员的“前言”对中国文官选拔和科举取士的历史作出了简明叙述;李旭教授的“八股文浅说”对八股文的结构和正反两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具体分析。三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认识八股文这一历明清五百年之久的考试文体的完整结构。

本书是7名专业教师用大半年时间认真研究、艰难写作、反复修改而完成的。由于是对原始文物进行初次整理,无可凭藉;加之八股文形式特殊,文字艰奥难懂;白话翻译又须字字落实,无可回避,因此《清代八股文译注》的成功,反映了文学院相关专业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和科研实力,可以为五邑大学提高办学水平作出贡献。

又:在“2010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清代八股文译注》受到关注。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家健先生对该书给予好评,认为这是学术界第一次向读者提供了一本可以读得懂、弄得明白八股文的书。他特别称赞该书对每篇八股文进行细致准确的分段和标注,说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很必要的事情,现在出版的八股文的书籍不少,但没有人做这个事情,这本书对读者帮助会很大。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迎宾大道中99号北主楼15楼

联系电话:0750-3296312

电子邮箱:wenxueyuan2016@126.com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4©五邑大学文学院 粤ICP备15096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