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类社团的育人功能与青马工程骨干的引领作用,10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两基地两中心召开“侨青”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工作座谈会。宣讲团指导老师潘立伟、罗华丽,两基地两中心管理员阳明凤及宣讲团成员参加本次会议。

座谈会围绕“宣讲团转型发展”这一要务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成员踊跃发言,就未来组织建设与工作方向充分交流意见,凝聚了广泛共识,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是宣讲团提升专业化水平、扩大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全体成员要勇于开拓创新,孵化培育更多自主策划的优质项目,切实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深入人心。会上再次明确了“两基地两中心”的平台定位与资源优势,并就宣讲团依托该平台深化实践锻炼、提升宣讲能力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规划。
自2024年3月成立宣讲团以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立足“理论学习、素质提升、社会实践、研讨分享”四大模块,构建了宣讲团的系统化培养体系,积极统筹优质师资与平台资源,累计组织开展专项培训20余期;按照“理论引领、实践赋能”的培养理念,扎实推进宣讲团学习培训成果转化,先后创作了《情系兰考,焦桐长青》思政微电影、《南洋义举:小家与大国间的抉择》《挺膺担当—在需要的地方,点亮青春》思政微视频和《赤子之心——司徒美堂》人物情景剧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讲作品。 在学院的系统指导下,宣讲团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宏达、耙冲等基层社区,积极推动开平、恩平等地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深入基层、服务一线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设计出一系列侨乡红色文创明信片,培育了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第十八届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以及五邑大学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形成了一批可推广、有影响的实践成果。

学院将持续深化对宣讲团的培养、培训和成果孵化,着力将其锻造成为理论武装的“先锋队”、思想传播的“扩音器”与项目孵化的“试验田”,努力为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强动能、贡献更大力量。(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