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4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五支部联合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组织26名形势与政策课学生代表赴珠海市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以实地研学促进党建共建、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访企交流促融合,校企共话新发展
在珠海市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师生团队参观了智能化生产车间与企业创新展厅。企业知识产权总监韦胜雨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人才需求,教研室教师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研讨,学生亲身感受智能制造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研讨氛围热烈。在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洋结合当前行业趋势介绍了公司的智能物流仓储开发案例,学生们踊跃提问,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化了对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企业人事专员张春兰也与学生围绕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学生来企实习表示欢迎。
党建共建聚合力,联学共进强根基
活动中,“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切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获取真实的经济发展案例,为本年度“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专题教学积累一手资料。这种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的务实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倡导的摒弃表面文章、切实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要求一致。老师们在参观学习后,可将这些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务实的教学态度向学生传递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避免空洞说教,提升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李茜表示:“此次共建活动将党建和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为探索‘党建+业务’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
思政课堂再延伸,实践育人开新局
此次参观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探索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教师代表罗林青指出:“把企业车间变为思政课堂,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研讨会上,教师们提出“企业案例进教案”“劳模工匠进课堂”等创新方案,推动课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次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以校企协同为载体,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统一。未来,“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将继续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内涵,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新动能。(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