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20年5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王传武、潘立伟老师带领24名学生赴台山开展课程实践。
师生首先实地考察参观了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和银信柱广场。台山海口埠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此后百年间,海口埠成为五邑地区华人出海谋生的重要口岸。海口埠见证了一代代华侨漂洋过海的艰苦奋斗史,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如今,海口埠成为“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在银信博物馆,师生们参观了解五邑移民简史。华侨们生活艰辛,却不忘家国,响应号召,投身革命,办报创校,传承文化,巡城马运,银信寄情。在银信柱广场,一封封银信仿佛跨越时空,向师生们诉说着华侨的悲欢离合和家国情怀。
下午,师生们参观了梅家大院。梅家大院建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师生们行走期间,时而驻足观望,时而聆听骑楼历史和文化特色。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同学们加深了对五邑侨乡历史尤其是华侨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五邑华侨家国情怀的了解。(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