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学生食堂教工随机考核考评指标调查
校园道路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工住宅)服务质量调查
校园物业管理(教学、科研楼宇)服务质量调查
五邑大学校园绿化管养质量调查
友情链接
百度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
广东省总工会
广东省基础教育网
校内链接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党委组织部
共青团五邑大学团委
  师德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庞书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更新时间:2012-04-18 13:42:37  浏览次数: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主   讲:庞若龙

2009年4月

主要内容:一、教师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师的胜任力

三、如何处理好四个关系,提高育人质量

一、教师的地位及作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社会职业。其社会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地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人讲,与其说未来社会的命运是掌握在国家首脑、政治家的手里,还不如说是掌握在教师手里。这是因为任何国家首脑、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而高尚。

如何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地位及其作用?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教育的基本功能及本质看教师的地位

教育的基本功能——传递、传播社会文化、社会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纽带,教育的属性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是认识的范畴。这一特性决定了教育的永恒性、时代性、延续性、超越性。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工具手段,是人类文化生命的延续和传承。一个人、一个时代可以死亡或消亡,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创造的社会文化和文明不会随之消亡。人类的发展史是人类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史;教育传承了人类认知、文化和文明,推动了社会发展。可以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史。没有教育就没有文化,没有教育就没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看教师的地位。

教育学认为,在社会教育系统、学校的教学诸环节及因素中,教师属于中心、主导地位,起到决定性作用。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在教师。”从教师的自身要求讲,要以主人翁精神,集中主要精力做好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从学校方面讲,要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育人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障。

三是从教书育人的目的看教师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两者关系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两者的关系中,育人是关键。那么,我们教书育人,育的是什么人,衡量标准又是什么呢?按邓小平讲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又概括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教师在培养人才中,既是人才的锻造者,又是楷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成长都会产生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说明,教师在社会及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光荣及责任。充分认识这点就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增强使命感和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二、教师的胜任力

我认为新形势下,对大学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世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附(学生对教师七个方面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项目

满意

比较满意

合计

不太满意

不满意

说不清

(1)教学水平

11.80

56.52

68.32

22.36

4.97

3.73

(2)学术水平

11.18

49.07

60.25

29.19

6.83

3.11

(3)学术道德

16.15

62.11

78.26

15.53

1.24

3.73

(4)人格魅力

16.15

52.80

68.95

19.25

4.97

4.97

(5)敬业精神

24.22

52.17

76.39

15.53

4.35

3.11

(6)创新精神

6.83

39.75

46.58

41.61

9.32

1.86

(7)育人意识

19.88

41.61

61.49

25.47

8.07

4.35

结合邑大情况,我认为教师的胜任力主要是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师工作是教师职业操守的基本要点,有了这种精神,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反之无从谈起。我们如果仅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上多少课就拿多少钱是不够的,要把教师岗位作为毕生的事业来追求,才可能充满激情,发挥其创造力。如胡鉴明老师具有崇高的情操和精神境界,他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统一起来。85岁高龄还坚持冬泳、上课和写作,人生很有情趣和滋味。2007年完成三部专著,190多万字,主编了全国高等院校国际商务英语教材两部,2008年,被中山大学聘任为教授。他从教几十年如一日,获得无数荣誉和赞许,是邑大杰出教师代表,是我们学习榜样。

第二,具备相应育人能力。教师育人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但最主要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要通晓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这是当好老师的前提和基础,厚积方能薄发,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客观上要求作为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和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不辱使命。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关注身心健康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在这里尤其要强调老师要注重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增强自我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讲重点)

心理健康状态——是心理机理起作用。

心理健康规律——与人的学识、地位、财富不成正比。

心理非正常一般主观原因——主观与客观不对称,一般表现在贪念过多,星大师讲“身心疲惫,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他主张少欲,不是无欲。如果一个人贪念过多过重:贪—权、财、色、名、利。非份之想过多,必然带来心理负担。

心理健康的体会:四多、四少   

四多:多一些参与社会(集体)活动

多一些参加健身运动

多一些交朋友

多一些宽容

      四少:少一些贪念

            少一些不良好嗜好

            少一些鲁气

            少一些埋怨

(二)要掌握有效教学方法。要认真备课,熟记课程内容,讲课要有激情,口齿要清晰;要抓住教材重点,关注课堂共鸣度,适当开展互动,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我接待过全国教育名师詹怀宇教授,他为了讲课效果,从教40年时间,从未坐着讲一节课,给我印象深刻。

(三)要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大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应对自己所担任教学的学科课题或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实行学研产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如张国雄同志对侨乡碉楼文化潜心进行8年的研究,取得许多科研成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本人荣立了一等功,同时也扩大了邑大的影响。

这两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建设。2008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启动建设17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与江门市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了10个市级产学研平台,同时建立了10个校级科研平台和15个研究生工作站,127个产学合作教育基地。2009年,学校申报政府项目207项,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合作项目50多项,所申报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目前已获批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发展项目5项,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学校制定了《五邑大学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构建8个科研组团,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创新;搭建10个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在24个技术领域进行攻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这证明学校提出走内涵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学校提出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战略定位的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增强动手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走上社会后用得上,受欢迎!

据我所知,我们有的老师学历职称很高,但处理师生关系、家庭矛盾问题的能力很弱,应引起关注!

第三,要树立起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老师应是学生的模范,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一个学生一生如果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可能终生受益。老师应注重什么形象呢?我想起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出自于《易经》,原文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强调老师要奋发有为,以德为先,有容乃大。以德取人,毛泽东、曾国藩都有过许多论述,可以概括四种情况:德才兼备重用,有德欠才可用,无德无才不可用,缺德有才万不用。我们讲的“为人师表”就是强调老师要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

有人总结了古今中外老师生命的过程归宿:“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强强人”这十二字的逻辑关系:

自立         立人

老师    自达         达人      学生

自强         强人          

                         

我理解这六个字就是三个形象:

自立——人格形象

自达——知识的形象

自强——能力的形象

在实践中,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身体力行做到:

以诚待人               可信

以理服人      树立     可学       形象

以情感人               可亲

以身教人               可敬

第四,要关心爱护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推而论之,爱心是教师的灵魂,如果做老师的对学生不关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老师对学生关爱不仅是一种责任,而且是体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精神境界。老师关爱学生要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与成长。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爱心,让学生感受到爱,并潜移默化受到爱心的熏陶。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要有仁慈之心,要有兄弟姐妹之情,要有长者之怀。如中文系挽救法轮功中毒学生薛林艳的典型事例,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据我了解,学校多年来对学生的处分情况显示,如何关爱学生成长应引起高度重视。近三年,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8年受到学校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还不包括退学)的学生人数达205人;我大概核算过,每年受到各类处分处理的学生约1%,加上大学四年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为3%左右。这样总计出来消极面很大了,以今年三千名毕业生计,可能受到处分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至少100人以上。上述数据应引起我们每个老师的深思,我们当老师的是如何关爱学生以及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呢?在这里强调的是对违纪学生开除处分,要慎之又慎。

三、如何处理好四个关系,提高育人质量

在实施教书育人过程中,老师要做到,正确有效地履行教师职责,提高育人质量,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教育观、教育质量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当前,在学校教学中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教与学关系。在学校教学和育人中,师生关系必然是教与学的关系,但这个关系可以是和谐融洽的关系,也可以是对立矛盾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以教育者身份自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之势,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拘束,造成心理负担,有些学生就会感到厌学、冷漠,消极和不满,甚至产生对立抗拒情绪,教学效果就会事与愿违。因此,老师在处理“教”与“学”关系上要与时俱进,要树立新教育理念,要从过去农业社会和闭关自守的封闭式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与现代工业化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开放教育观、民主教育观和平等教育观。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授与受、传与习之间关系,大力弘扬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能动性,营造和谐、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二是教与管关系。教书育人离不开管理,如果只教不管就等于是工业生产的工人,只管生产产品的过程,而不管产品的质量一样。我认为我们目前教学有些方面有待于改进,在教学管理方面更有必要加强,      现在存在突出问题就是以教代管,有些教师只管学生上课,学生的表现与其无关,出现教管脱节,从组织上讲对学生的全过程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学生的表现状况与教师考评不挂钩。

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学生旷课情况十分普遍,近两年来,旷课受到学校严重警告以上处分130多人(还不包括退学的),更有甚者,有的女生非婚生出了孩子老师和学校都不知情,可见管理是缺失的。

我建议对学生的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即:学生违纪预防机制;监控预警机制;干预帮扶机制。对学生违纪管理,就如同廉政建设一样,要坚持关口前移,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三是智育与德育关系。古今中外,教育大师对教学中的“智”与“德”关系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归结起来我理解主要内容是“三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这三会中,做人是第一位的,会做人的根本内涵是指人的品格、品质、品行。因此,在教育学中德育为先,在人才学中崇尚以德取人。法国思想家本歇尔·蒙田说过“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善良这门学问,那么,其它任何学问对他都是有害的。”那么德育中的品行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仁爱、诚信、正义、感恩”。

教育部对加强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文件,在高校普遍建立辅导员队伍,我们学校提出全员育人的要求等。从我们学校状况看强化学生的德育至关重要,我肯定地讲我校学生德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有些方面还很突出,如盗窃现象时有发生,男女学生(混住)非法同居情况履见不鲜;考试作弊比较严重,有些学生是非不分,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蔓延等!

    如何强化德育建设呢?教育学及很多教育名人强调,德育主要通过三个环节达到:一是陶冶;二是褒贬;三是氛围,这些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作为学校主要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包括党政干部、职能部门、班导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健全落实责任。

四是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关系。一所大学不能把育人标准设定在学生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走上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力,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成功的根本经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近些年,我校在这方面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把培养应用性人才作为我们的育人特色之一,强调着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把“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受欢迎”作为学校的育人特色。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学生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从校门走向社会就可能转化为生存和发展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内容是:适应环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社会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拓其成功的人生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强化“开放式办学、个性化教育、实训式教学”,把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际、学校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


版权所有 五邑大学工会  粤ICP备15096031号  

登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