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张国雄:足迹遍布侨乡的“碉民”教授

发布者:吴捷 [发表时间]:2021-12-31 [来源]: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我最喜欢的就是跑乡村,做田野调查。”尽管已经退休3年多,广东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这位江门人所熟知的侨乡文化研究领域“领头羊”,依然十分忙碌。“如果只是为了生活,‘差不多’就行了,但从事学术研究需要情怀,甘于坐冷板凳,沉下心去做调查研究。”张国雄说。

1995年,张国雄从北京大学来到江门,被这里浓郁的侨乡文化所吸引,之后便长期从事华侨历史、侨乡文化、世界遗产研究,因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贡献,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一等功。26年后,年过六旬的他,头发染上了白霜,但还是那个干劲十足的“碉民”,一言一行中无不散发出令人感动的学术情怀。

近日,张国雄荣获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的“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成为全省入选的10名专家学者之一。

助力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侨批申遗

张国雄有多重身份,他是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遗产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也是全国知名的侨乡文化与遗产研究学者,还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首席专家。

“碉民”,这个张国雄沿用多年的昵称,当中蕴含了他对碉楼难以割舍的情怀。很多人知晓张国雄,便是从“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开始的。

张国雄与开平碉楼的结缘是一个偶然。1996年,春日,张国雄乘车来到开平,一座座矗立在南国乡村带有明显外来建筑色彩的乡土建筑,使他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在感到震惊之余,不断吸引他追寻建筑背后的文化现象。

这之后,他扎根江门进行田野调查,从世界遗产角度研究开平碉楼等侨乡近代建筑。在申遗的8年中,张国雄是第一个被聘请的高级顾问,也是8年申遗期间唯一全程深度参与的高级顾问。

这期间,张国雄负责申遗文本的撰写、资料整理、价值挖掘、宣传教育、整治保护等方面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开平的大小村庄,他的研究成果直接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持。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填补了广东2007年前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也为提升五邑地区的城市知名度,助推侨乡旅游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申遗首席专家的张国雄,也因此在200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一等功。

“江门的文化资源太好了,十分感恩五邑侨乡这块沃土。”张国雄满怀深情地说。从2001年开始,他又从事五邑侨批(银信)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成为“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首席专家。

   学科成果转化令人瞩目

“要站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角度做侨乡文化研究,要做具有全国甚至全球意义的项目和学科,要把江门打造成中国侨乡文化研究的高地!”张国雄在广东侨乡的学术实践中提出,侨乡文化是与华侨历史研究同等重要的独立研究主体、研究领域,并积极地推动侨乡文化学科建设。

2006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为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在五邑大学挂牌“广东侨乡文化研究基地”,对该校最早把侨乡研究作为独立研究主体来开拓给予了肯定。张国雄等人对基地建设拟定了一份详细的章程,后来以此为蓝本,省里又陆续推动建设了12个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后来,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先后于2008年、2014年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012年“侨乡文化与遗产”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侨乡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交叉的研究领域,研究主体的独立地位日益被学术界接受。

2015年,五邑大学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积极策划并推动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海南、黑龙江等省先后成立省级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搭建起全国侨乡文化研究学术网络。在这些工作中,张国雄是首倡者、策划者、推动者,为广东作为中国最大侨乡首先开展侨乡文化学科建设作出特殊贡献。

“我们的学科成果转化在广东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中令人瞩目。”回望走过的路,张国雄对团队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

   退休后仍对侨乡文化研究乐此不疲

扎根侨乡从事文化研究26年,张国雄的足迹早已遍布侨乡大地,退休多年也不愿停歇。12月28日,记者见到张国雄时,他刚从梅州出差回来,转身又到市文广旅体局参加会议,讨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作。

2002年,江门市政府筹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筹建过程中,大量侨乡文物资料涌现,作为文物征集委员会主任的张国雄眼前一亮:“这些文物资料为侨乡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侨博馆从布展陈列方案设计,到解说词的撰写、翻译等,都离不开张国雄和团队付出的心血。

19年后,年逾六旬的张国雄,又担任侨博馆新馆学术设计和布展陈列工作学术总负责人,希望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支撑和展示窗口。“我们希望用江门保存的华侨华人文物,以及体现侨乡文化的文物,去展现世界华侨历史和中国的侨乡文化,我将其概括为‘华侨世界,世界华侨’。”张国雄说。

“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得有属于自己的学术上的根,以及属于自己的学术领地。”张国雄的学术之根,毫无疑问就是侨乡文化。近年来,他还担任省委、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广东华侨史》副主编,主持《广东华侨史》(古代卷)的撰写任务,为“侨批中的党史”全媒体报道提供学术支持……在侨乡文化研究上,他一直乐此不疲。

“感恩江门这片文化沃土,同时五邑大学也有一批不同学科的人才,正努力用各自的方式开展侨文化研究。”对于获评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张国雄表示,这是侨乡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水平的成果反映。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让张国雄倍感振奋:“江门在侨文化资源的转换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工程正抓住了江门侨乡资源优势。经过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期待看到更多标志性成果产生,也相信江门这座城市会更有‘侨’味,侨文化更加丰满!”

http://www.jmnews.com.cn/a/content/2021-12/30/content_2361993.htm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