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简讯 >> 正文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举办“华南百年侨居门楣融合之变与中华文化凝聚力研究”课题研讨会

发布者:吴捷 [发表时间]:2022-10-20 [来源]: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2022年10月18日下午,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在鹤山楼104会议室举办“光耀门楣:华南百年侨居门楣融合之变与中华文化凝聚力研究”课题研讨会,杨田博士和赵仕芬同学代表项目团队汇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研讨会由研究院副院长石坚平教授主持,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直播。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到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雄教授和艺术设计学院温为才教授莅临指导。

研讨会上,杨田透过百年华南侨居门楣之变,研究华南侨居的文化美学。该研究不仅要剖析纹样内涵、造型演变和图史互文关系,而且要厘清其与社会场域和文化隐喻的关联,继而把握门楣之变的历史必然性。她以20世纪20—40年代华南的侨居门楣为研究对象,在推封建之陈而出民主之新的侨乡社会和社会意识视角之下,对以下问题做探索性研究: 一是分析作为侨居门楣之变的内涵;二是剖析门楣从传统到融合的“新侨民俗”流变路径;三是探索华南侨乡“光耀门楣”的近代华侨和侨后代根基认知中胸怀家国的世界观和小我之与世界的辩证关系,进而铸牢中华文化凝聚力的当代价值。

自古以来,“光耀门楣”是中国人重要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祖居门楣是海外侨胞的脸面。侨胞爱国爱乡的传统体现在祭拜祖先、修缮祖居和共话桑麻等琐事之上。华侨后代旋归故里对侨居的“门脸”的修复,是透过祖居修缮,展示出家国情怀、地缘观念和现世意图。侨居门楣所经历的“传统-启蒙-现代”变迁不仅投射出近代巨变和家族荣辱,而且包含着侨胞的国家认同、根基记忆、宗亲、祭祀、语言、家庭教育、饮食等祖籍地岭南文化底色。侨胞祖宅门楣的修复行为,是家族记忆汇聚成的中华文化凝聚力,以“光耀门楣”的根基认知,使得细水长流般的中华祖籍地文化跨越百年和万里的时空,共生且长。

该课题研究团队还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设计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两阶段训练图像检索网络框架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ttention Retrieval Framework( CNNAR-Framework )。研究既可以对已有侨居建筑图像和文化进行有效存储,又可以对输入图像数据快速检索相似图像,为侨居建筑图像的修复和侨乡文化的解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赵仕芬作为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参与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开启学术研究的心得体验。她表示自己的内心被项目组老师们的科研精神深深震动,十分感谢杨田博士项目组引领她进入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路径,进而观察文化问题;并且作为本地人,开始从文化的“内部视角”引发深入思考,被侨乡文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其本人也在积极为备考社会学的研究生而准备。

研讨会上,张国雄、谭金花、温为才等与会专家学者,对本课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结构、基本观点与调研成果展开了充分研讨。张国雄教授高度赞扬了这一教研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方式。谭金花教授不仅指出了“鸡”在四邑侨乡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还提醒“灯引”的正确写法为“灯花影”。温为才教授则从设计学的角度,对该课题提出了乡村美学“在地化”的表达对华南艺术纹样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对传统的影响而产生出的丰富隐喻内涵。

本次课题研讨会,也是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贯彻本学期第一次科研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积极推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提升项目申报质量而开展的一场现场学术研讨会。(文/图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