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上午,我院刘进教授应邀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等机构主办的“华侨华人与侨乡联系”系列讲座上作主讲报告,题目是《“小家庭”与“大世界”:广东五邑侨批中所见的华人家庭日常生活与百年时局演变》。会议由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张慧梅博士主持,来自世界各国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线上讲座。
刘进的报告以具体的侨批内容,从纵向的历史脉络,将华人移民的日常生活与1850年至1990年代的时空脉络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与讨论,进而呼应与诠释“小家庭”与“大世界”的主题。首先,刘进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目前的侨批定义过于狭窄,从而将一些有价值的华侨书信排除在公共收藏机构收藏对象之外,认为侨批本质上是近代以来的华人国际移民书信,与其他族裔的国际书信的区别是因时代背景而与国际汇款紧密关联在一起,侨批是一个文献系统,包括私文书与公文书两大类型。其次,他从文本出发,阐述了百余年来侨批中的华侨华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由其中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和多重历史面相。最后,他对如何更好地研究侨批提出自己的思考:一是要继续挖掘民间流转的侨批等侨乡文献;二是树立国际视野,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书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注重侨批与其他族裔国际移民书信的比较研究;三是要更加注重对侨批文本的深入解读与研究,注重侨批中华侨华人和侨眷在跨国互动中的观念、文化与情感等方面的传承、交融研究。
会议讨论阶段, 多位学者就报告中涉及的侨批递送方式、“四邑”的起源、侨批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联、侨批收藏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本系列讲座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中国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太研究中心、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普瓦提埃大学国际移民、空间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主办。本讲是该系列讲座的第三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