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我“研究中心”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度“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并布置2014年度的主要工作。校党委书记、“研究中心”主任王克研究员出席了并作了重要讲话。
“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雄教授总结了2013年度“研究中心”的主要成果和发展概况:第一,成功举办了“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和“比较、借鉴、前瞻:国际移民书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反响热烈。第二,在创新强校工程上,“侨乡文化与遗产”完成了申报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工作。第三,通过《广东华侨史》编修平台,派遣中心人员出国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第四,科研项目丰硕中心老师共申请到横向、纵向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刘进教授等完成的著作《银信与五邑侨乡社会》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石坚平教授完成的论文《国际移民与婚姻挤压——以战后五邑侨乡为例的探讨》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国雄教授部署了2014年度中心的主要工作:第一,加强研究人员所主持的课题和项目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按质按量完成。第二,召开第三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和“16-19世纪东南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第三,编辑出版《中国侨乡研究》辑刊。第四,在《广东华侨史》工程中,继续派研究人员出国调研和在广府地区收集相关资料。第五,支持“研究中心”的在读博士尽快完成学业,并逐步引进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人才,鼓励更多学科的年轻教师进入“研究中心”的平台。第六,在全国重要刊物等各类媒介上发布面向全国乃至国际有关侨乡文化研究课题的招标公告,资助全日制博士生和硕士生以侨乡课题作为论文选题,推动中国侨乡研究,培养研究人才。
研究中心主任王克书记肯定了“研究中心”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她指出,中心已经从求生存的状态转向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除了要落实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外,还要关注中心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第一,积极探索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问题,中心研究人员要逐步摆脱业余、兼职的状态,使中心成为专职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流动科研编制的作用,另一方面逐步设立若干专职人员,使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工作精力更集中,中心的管理更规范。第二,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中心的中青年教师应坚持科研和教学两不误,一定要把科研成果延伸到教学中去,在学校开设侨乡文化通识课,使研究成果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引进人才时要注意其专业与侨乡文化研究相契合。第三,要扎好三个根。一是根植侨乡本土,服务本土的文章大有可为,应将本土侨乡文化资源往更深处挖掘;二是根植学校,中心的研究应服务于学校,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教学;三是根植世界,要进一步主动将研究中心的根伸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坚持以上三个“根植”,齐头并进,研究中心这棵学术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
| |
|
|
|
新闻出处:原创该新闻被研究中心编辑过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