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禹庭博士等到校交流
发布时间: 2019-09-13     阅读数量:

9月12日,应学校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禹庭博士、楚亮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楚亮博士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陈瑞祺科学馆201室作复合材料的最新学术报告分享。

禹博士作了《稀土掺杂发光材料下转换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机理研究》报告介绍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性能及其光谱调制的能力。并重点阐明如何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机制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稀土掺杂材料因其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光学特性,在光学、工业加工、通信、传感等领域都已有广泛的应用。

孟博士作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是由有机分子与无机分子组成的一类新型的复合晶体材料。无机组分可以为杂化结构提供热稳定性,硬度以及磁性和介电性能,有机配体不仅起到决定无机部件结构的模板的作用,而且还提供了具有结构多样性,高效的光学性质和灵活性的可能。除了在光伏领域的潜在应用,钙钛矿材料也显示出独特的电致发光特性,探讨了钙钛矿材料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件以及发光场效应晶体管领域最新的应用进展。

楚亮博士作了《兼顾效率和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报告,介绍了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界面修饰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并说明了介孔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一般光阳极为锐钛矿TiO_2纳米颗粒薄膜,但颗粒间存在大量的界面,不便于电子的传输。在FTO导电玻璃上可控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提供有序的电子传输通道。电子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逆向运动到空穴材料发生复合,界面包覆CdS和TiO_2纳米线阵列,以及在TiO_2纳米线阵列与钙钛矿薄膜之间形成化学键合,有效抑制了电荷的复合;另外,界面修饰钝化了TiO_2表面的氧缺陷,提高了钙钛矿成膜质量,表明有效的TiO_2纳米棒阵列界面修饰增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次系列报告为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青年教授论坛的活动之一,针对我校新材料与元器件学科,加强与兄弟院校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科技处/社科处、五邑大学科协、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