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环保、行为习惯教育

作者: 时间:2019-07-10 点击数:

本实验中心为了更好履行高等院校实验室所承载的使命,一贯把实验室的安全放在首位,只有安全方能使实验室诸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堂课做为“安全、环保、行为习惯教育课”。

防火

火灾对实验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最为直接。一场严重的火灾,将对实验室的人身、财产和资料造成毁灭性的致命打击。而引起火灾要有三个因素:易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

包括保险丝失灵,仪器控制器失灵,电器继续加热而达到周围物品的燃点而失火,最重要是由于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疏忽。另外要注意,到一个实验室工作,一定要清楚电源总开关、气源总开关、水源总开关的位置,有异常情况,要关闭相对应的总开关。并要了解急救药箱和消防用品的位置,出现情况能做好相应的自我救护。

(2)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

煤气、酒精、汽油等燃料,氢气、氧气等气体,乙醚、二甲苯、丙酮、三硝基苯磺酸、松节油、苦味酸等液体,松香、硫磺、无机磷等固体,这些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必须妥善安置,正确使用。在加热和蒸馏有易燃试剂的实验,一定不能用明火,需用水浴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对高压气体钢瓶要分类保管,直立固定,严禁将氯与氨、氢和氧、乙炔和氧混放在一个房间里,并按学校相关规定做好处理。

(3)生活用品引起的火灾

最常见的是火柴、打火机和香烟,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这是最基本的防范措施。灭火的一切手段基本上围绕破坏形成燃烧的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来进行(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基本方法:①隔离法;②冷却法;③窒息法;④化学中断法。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用水灭火;②砂土灭火;③灭火器。小火有时用湿毛巾覆盖上,就可以使火焰熄灭。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大火用灭火器,同时报警。如果灭火器扑灭不了,需尽快疏散、撤离人员,最好将实验室门关上,以免火势蔓延。出现火灾时,一定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

(4)发生浓烟时应迅速离开,当浓烟已窜入室内时,要沿地面匍匐前进,因地面层新鲜空气较多,不易中毒而窒息,利于逃生,逃至门口,千万不要站立开门,避免被大量浓烟熏倒。

(5)逃到室外走廊,要尽量做到随手关门,如有防火门随即关上,这样可阻挡火势随人运动迅速蔓延,增加逃生的有效时间。

(6)外逃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火灾发生后,电梯可能停电或失控,同时,由于“烟筒效应”,电梯井常常成为浓烟的流通道。

(7)如果下层楼梯冒出浓烟,不要硬行下逃,因为火源可能就在下层,向上逃离反而更可靠,可以到凉台,天台,找安全的地方,候机待救。

(8)若被困到室内,应迅速打开水龙头,将所有可盛水的容器装满水,并把毛巾、被单、毛毯打湿,以便随时使用。用湿毛巾捂嘴,三层湿毛巾可以遮住30%的浓烟不被吸入,12层湿毛巾可以遮住90%浓烟,但湿毛巾也容易引起人的窒息,水分不能超过本身重量三倍。

防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有三条途径,即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实验室防毒主要采取加强个人防护。

(1)绝对不允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

(2)不允许直接用鼻子嗅气味,应以手煽出少量气体。

(3)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

(4)从事有毒工作必须穿工作服,防护面具,处理完毕后方能离开。

(5)如果到一个房间,嗅有煤气味,立即开窗通风,千万不要打开任何电源,以免电火花引起煤气爆炸燃烧。

(6)如果发现有中毒现象,立即停止工作,送医院急救。

防触电

(1)使用新的电学仪器,要先看说明书,弄懂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使用。

(2)使用搁置的电器应预先检查,发现有损坏之处及时修理。

(3)湿手不可接触电体,不能在潮湿处用电器。

(4)要按电学仪器安全用量来选择适当保险丝,盒匣开关,例如,电泳仪保险丝是1A的,不能用大于1A的保险丝。

(5)电器装置不能裸露,漏电部分应及时修理好。

(6)使用后的电器设备,闭上开关,拨掉电源。

(7)各种电器应绝缘良好,并接地线。

(8)各种电器材料按规定范围使用,发生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开关,再进行灭火。

防溢水和防盗

防溢水,使用完水龙头一定要关闭,有时可能停水,打开水龙头忘关了,夜间来水便溢了出来,如果漏在电学仪器上,就会损坏仪器设备,如果水漏到楼下,楼下的房顶和墙壁上会出现一块一块、水浸过的黄斑。堵塞下水道的纸片、火柴杆及胶布等,要及时清理。

防盗就是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关好门窗,瞬间离开,也要关好门,检查水、电、煤气、窗户是否关好,每个同学都要养成习惯。离开实验室,逐项检查,遇有陌生人一定要上前询问。

联系我们
  • 通讯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迎宾大道中99号香港台山商会大楼508、512室

  • 联系电话:0750-3299662、3299701

  • 电子邮箱:wyuznzzxb@163.com

版权所有2020©五邑大学 粤ICP备15096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