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本科教学  科研工作  研究生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与就业 

通知公告:

· 文学院关于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个人”推荐名单的公示         · 文学院关于2023-2024学年研究生“优质生源奖”“国家助学金”推荐名单的公示         · 文学院2022-2023学年度考核结果公示         ·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3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拟录取名单公示         · 文学院硕士一志愿复试名单公示   
本科教学
 教学动态 
 教学管理 
 教学团队 
 教研教改 
 教学实践 
 下载中心 
教学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教学团队>>正文
文学课程教学团队
2013-01-26 09:21   五邑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是以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为基础组建的。“文学课程”是五邑大学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开办的系列基础课程。在二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本团队不断积聚力量,培植基础,增强底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课程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加大,为本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和发展空间。

1、教学建设情况

教学建设是教学团队的工作重心,本团队紧紧围绕“质量工程”的具体要求,切实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加强教学建设。“文学课程”的教学建设是以文学院文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为依托的,它以文学为轴线,贯穿古今,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辐射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古代戏曲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小说研究、鲁迅研究、影视艺术概论、女性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美学概论、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专业选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团队的教学建设以具体课程为基本单元来开展:首先,文学团队下设4个课程组。以校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为平台,以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为重点,积极推进文学课程的课程群建设,依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建立多个课程组,实行课程组负责人制,认真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本团队先后组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组,由专人负责该课程组的教学管理工作。每年人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80余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受到师生好评。其次,文学团队内部形成了4条课程链。以“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为核心,积极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优质课程建设,建立了层次分明,融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于一体的文学类课程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链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古代戏曲研究→古代小说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概论”课程链为:文学概论→美学概论→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外国文学”课程链为: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外国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链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批评史→当代小说研究→鲁迅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影视艺术概论。通过建立课程链,形成了良好的文学教学体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系统性的培养,从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已建成为省级优质课,“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建成为校级优质课,“文学概论”等课程正在积极的建设中。第三,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全部文学课程均采用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并大力开展自编和特色教材建设,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4种,自编教材3种。

2、教研科研情况

以教研科研“促教带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致力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先后申报并完成10余项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近20篇(其中有2篇获奖省级教学成果奖,5篇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如教改论文“以现代选择与转换为立足点,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研究”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目以更新现代教育观念为出发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通过章节点的合理设计,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入直观的多媒体之中,集音像于一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注重师生互动和知识拓展,夯实了教学基础。省级教改项目“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突破与研究”,是本团队对教学方法改革所做的有益尝试。该项目以破除旧有教学模式、建立适合21世纪的新模式为宗旨,探索改革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革新教学模式,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文学课程的大问题,由此可见该项目对改革文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本团队成员还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结合学科热点进行前沿性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之中。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与研究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2005年以来团队成员主持省学科共建项目、省高校学科建设育苗工程项目、市哲社规划项目共21项,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献》《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学术研究》《明清小说研究》《词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50多篇,出版专著《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张炎词学研究》《喜剧美学发微》《五邑魂》《黎民伟评传》《普希金新论》《战国策选评》《艺术论稿》《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等20多部,指导100多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有23名学生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此外,不断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渠道,侨乡文学研究和典籍整理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本团队成员2001-2009年与江门市文联、妇联、计生局、江门日报、市委宣传部合作组建横向项目10余项,与江门市各级地方政府联合主办侨乡作家作品研讨会30多次,团队成员发表相关论文近100篇,为培育五邑文学新人、促进侨乡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3、人才培养情况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团队的根本任务。本团队成员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文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文学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版著作1部,公开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全国征文活动,获得多项奖励。如李秀清获“新世纪之声”《中华颂歌》征文活动通讯类金奖(2005年11月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吴桂萍获十七届全国青年征文佳作奖;陈熳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一等奖;谭健邦获第二届“庐山杯”和第六届“滕王阁杯”征文大赛优秀奖。

在2005年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文学院有7名学生分获获一等奖、二等奖(全校共10人获奖),其中陆晓恩、郭毅等同学的调查报告《江门市外来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获特等奖,关斯明同学的论文《粤曲的文化危机、现状与粤曲文化建设思路》获一等奖。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屡获大奖,如普通话朗诵比赛一等奖、书画大赛一等奖、艺术节艺术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多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一、二等奖。

从就业率来看,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的高水准。从考研的情况看,2004年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有5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的4人;2005年考上研究生的有4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的有4人;2006年考上研究生的有3人;2007年考上研究生的有4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的有3人;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国家线的有10人。

4、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围绕文学课程,我们不断汇聚整合师资力量,开始形成了以文学为轴心、以课程建设为纽带、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本团队具有职称高、学历高、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团队整体综合实力强的基本特点。本团队的各种结构为:学历结构:博士6人(其中有在读博士3人)、硕士16人,学士2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6人,40-50岁8人,30-40岁5人,30岁以下4人。职称结构: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本教学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文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文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较明确的教改目标,熟悉本系列课程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事课程建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五邑大学文学院|电 话:0750-3296312
e-mail:chinese@wyu.edu.cn   
cropright@2007-2020  粤ICP备15096031号

管理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