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本科教学  科研工作  研究生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与就业 

通知公告:

· 文学院关于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个人”推荐名单的公示         · 文学院关于2023-2024学年研究生“优质生源奖”“国家助学金”推荐名单的公示         · 文学院2022-2023学年度考核结果公示         ·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3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拟录取名单公示         · 文学院硕士一志愿复试名单公示   
首页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通知 
 专业方向与研究机构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区域视野与想象空间:粤港澳文学研讨会在江门召开
2019-12-26 16:06 psh  文学院

    近日,由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暨南大学文学院、五邑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区域视野与想象空间——粤港澳文学研讨会”在江门新会举行。

     蒋述卓、林岗、朱寿桐、赵稀方、熊育群、贺仲明、梁少锋、邱向欢、江冰、林宋瑜、谢珊珊、卢瑜、杨汤琛、林盛、袁绍珊、杜小烨、凤群、曾一果、刘景松等40余位学者出席,与会专家围绕粤港澳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区域互动与视域融合、粤港澳城市题材书写、华侨华人原乡想象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的背景下召开,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蒋述卓在开幕致辞中说,及时关注、持续推动粤港澳文艺互动是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创建以来承担的一项主要任务,选择江门新会举办研讨会,因为这里是不少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祖籍原乡,到中国第一侨都探讨粤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可以近距离感受吾土吾乡对文学艺术的培植作用,去年,暨南大学也与五邑大学建立了结队帮扶、共同发展的关系,共同举办会议是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机制的尝试。

    与会学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到来,需要以融合视野看待区域文学的共同源头,充分研究其历史流变,综合文学在不同区间的发展特色,思考湾区对文学想象空间提供的可能性意义。

    朱寿桐(澳门大学)指出,澳门文学的主流是汉语文学,以此为前提审视澳门文学的多元性,尤其是与其他语言文学共存的和谐关系,可以发现澳门文学开放、多元、包容的气息,海洋文明的特质,以及汉语文学、民族语文学、族群文学多元的文学生态,对大湾区想象提供了特殊的文学经验。

    熊育群(广东省作家协会)亦指出岭南文化深受海洋文化影响,充分挖掘、表现大湾区文学的海洋特质,是丰富文学书写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参照。

    贺仲明(暨南大学)认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对地域性的皈依越来越强化,区域文学对一体化与同质化的反抗,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对地域写作是一个重要契机,岭南地区的文化、生活、地域伦理具有独特性,作家在创作方面应加强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

    有学者提出,不论是岭南文学还是大湾区文学,作为当代写作者必须从历史与地理维度充分认识区域文化对文学个性的塑造作用。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抗战“南来作家”与香港本土作家的关系出发,探讨抗战初期香港文坛的陆港关系,他认为抗战初期香港文学由南来作家、本港作家以及香港文坛培养的青年作家三部分组成,实际上粤港澳三地之间的文学渊源已久,要讨论地域之间的关系才能呈现出复杂性。

   李翠叶(五邑大学)梳理张之洞对广东的影响,分析张之洞在粤期间对粤地学术层次的选择与整合,剖析粤学流变脉络,以及岭南学术在现代中国学术体系建立的价值与意义。

   杨汤琛(华南农业大学)围绕潘飞声的域外生涯及其域外纪游诗,探究晚清广州口岸知识分子特殊的文化命运与精神结构。

    江冰(广东财经大学)讨论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差异,认为广东文坛陈崇正、陈再见、阿菩等80后本土作家的小说凸显了广东文化特色,体现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故乡的重新理解。

    邱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相当活跃,说明珠三角的经济繁荣对少数民族流动具有很大的虹吸效应,文学的故乡想象通过疏离之后变得更加强烈。也有代表如李白云提出,区域文学不可陷入标签化的陷阱,不可为了地方性而放松对文学性的追求。

    大湾区城市群在当代中国具有标杆意义,尤其是中青年作家对城市经验与城市题材的书写与思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宋雯(五邑大学)认为生活在粤港澳地区的外来作家体现出一种平民视角,生活气息较强而精英气息较少。

    与会代表就香港与澳门的文学写作进行了深入探讨。龙扬志(暨南大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台港澳文学研究源于高校教学需要,但是必须超越教学模式对现成知识的描述,不断开创新的问题空间,突出问题导向、提炼问题意识提升相关研究的学理价值。

    乐琦(中国传媒大学)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选择事件爆发点、传播途径占比、舆论场分析、词云、百度指数等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热点,追问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核心命题与当代意义。林宋瑜、杜小烨、卢瑜等分别介绍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粤海风》等出版媒体对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出版与传播。

    与会代表也谈到江门作为侨乡的文学研究价值。五邑大学文学院院长谢珊珊介绍,江门的华侨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先后创办侨刊100多种,其中有大量的文学创作。银信展示了海外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而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如金山歌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她以“外嫁女”为个案说明海外华侨历史的复杂性,在研究中国妇女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与文化意义。来自五邑大学文学院的李荣合、宁荣生分别从散文、诗歌方面探讨了刘荒田、李白云的创作状况。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在学术总结中指出,研讨会邀请多学科专业与跨行业领域的专家与会,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新鲜的信息刺激,他希望青年学者在面对“身份”、“认同”这类日趋一体化的概念时,要多寻找异质性文本思考概念背后的丰富性。同时也对五邑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梯队、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积淀给予了高度评价。

【见习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龙扬志

【图片】主办方供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五邑大学文学院|电 话:0750-3296312
e-mail:chinese@wyu.edu.cn   
cropright@2007-2020  粤ICP备15096031号

管理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