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师范生经常会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可见他们对这份育人事业的钟情。而在我校第十九届科技学术节期间,由中文、数理、外语三系主办的模拟课堂大赛就为同学们精心布置了一个属于他们的讲台,让同学们展现各自的教学风采。
10月25日晚,中文系第四届模拟课题大赛在主楼举行,本次比赛邀请了中文系副主任柯贵文老师、党委书记蔡一云老师、韦金艳老师及上届一等奖得主江佩寒同学担任评委嘉宾。
来自大一到大三10个班的19名选手参加比赛,这场激烈的竞争将在三尺育人的讲台上节奏紧凑地进行,每位选手只有8分钟的讲课时间,争分夺秒地把所讲的主题重点清晰充分地展示出来是致胜关键。
来自大一的“老师们”都台风十足:孟亚琼同学用全英语的教学模式介绍并讲解北京的四合院文化特色,给人印象尤为深刻;而黄顺银同学把握住《月夜》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通过简洁的课件讲解得深入透彻。大二的李晓霞“老师”用甜美的音色和微笑给大家上了一堂写作课,她通过对两篇经典文章的段落分析,强调亲身经历和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全泽超“老师”则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课——《山川的形成》,通俗易懂的讲解结合示意图和短片,也成为了比赛的亮点之一。黄玲珍、梁欣怡既黄文波三位“老师”都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来进行讲解,都各有千秋:黄玲珍清晰的结构板书和有主有次的讲课得到老师的赞赏;梁欣怡重在分析文中父亲四次背影和对作者话语的深意;黄文波则从赏析的角度,讲解文章的语言、手法和感情的特点,点出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
台下的“学生们”都积极配合台上的老师,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主持人的带动下,互动环节进行得十分热烈,犹如插在课间的一首欢乐的歌曲。
最后,关彩萍同学获得一等奖,甄宝华、梁云诗同学分别获得二等奖,黄顺银、余文婷、翁莉媛同学分别获得三等奖,其中关彩萍、甄宝华、梁云诗三位同学代表中文系进入全校性的复赛,与来自其他院系的九名选手角逐六个决赛名额。
柯贵文老师首先点评比赛的亮点,然后指出很多选手没有注意到时间的限制性,没有重点地罗列教学点,导致讲解的问题缺乏深度,他还认为不应该滥用PPT的教学方式。最后他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定位准,即明确教授对象,从而选择讲课的深度和方式;二、选题少,要有重点地讲课;三、讲解透,讲课内容一般分为欣赏类和概念类,讲解的方式应有所区别;四、层次明,讲解时例子和概念的顺序一定要确定。
通过比赛,同学们在锻炼自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相信他们育人的理想之花终会绽放在属于他们的讲台上,散发恒久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