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目的
1.重视和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学习、培养和实践,提升班导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进一步掌握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增进班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班导师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培训方式
分层、分类、分阶段培训;专家讲座与典型经验学习相结合;学校统一培训与院(系)自行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交流学习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
(一)新生班导师培训
每年6-7月,各学院(系)自行对新聘任的班导师组织“新生适应性教育”、“班集体建设”等业务能力培训。主要讲解校纪校规、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主题班级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
(二)毕业班班导师培训
每年9月,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班班导师开展“就业指导”业务能力培训。各学院(系)开展加强毕业班班级管理、爱校荣校教育等业务培训。
(三)全体班导师培训
每年3-4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全体班导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培训。聘请校外心理专家,重点讲解班导师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谈心谈话技巧。
每年9-10月,学生处学生事务管理科对全体班导师开展“奖助学金评定”业务培训。
每年9-10月,组织部统筹、各学院(系)党总支具体负责对全体班导师开展“党员发展”业务培训。
四、培训要求
各学院(系)按照学校统一规划,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在相应时段做好相关年级班导师的培训工作,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以图片和文字形式报给学生处思想教育科。
五、培训激励
学校统一从“班导师管理”专项经费给予培训工作支持,解决部分培训师资费用。
五邑大学学生工作部
二○一二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