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辅导员加强工作研究、深化实践成效、提升理论素养,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精品化和科学化,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辅导员第六、第七学习小组于1月9日上午,联合开展了主题为“如何打造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学习沙龙。
首先,辅导员第七学习小组杨燕老师结合艺术设计学院“党建带团建”实践育人项目——《“天使文创”服务中心》,分享了培育建设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心得,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五邑大学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资助。她认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待解决的问题和预期目标,可以通过启用项目化思维、动态式管理、阶段性评估来打造学生工作品牌。
成倩雯老师介绍了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荣获的第五届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党国关爱,伴我成长”党员志愿服务》,该项目同时被评为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和支部推荐展示类特色作品。她指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培育离不开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离不开项目实践的成果积累。胡伟坚老师和夏梦雪老师分享了土木建筑学院的大型公益系列项目《常“回家”看看》,该项目曾获江门市首届党员公益策划大赛金奖,并获得江门日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他们表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应该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紧接着,辅导员第六学习小组的李秀平老师以大思政工作内容为切入点,介绍了智能制造学部的育人项目——《心路领航》,该项目先后被推荐为第六届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她提到,我们应该学会形成“项目规划-项目落实-项目提炼-成果转化”的正向闭环,进而获得更多平台和经费支持用于项目的持续建设。同时,智能制造学部的王颖馨老师和高广明老师也分别以宿舍文化育人项目《宿舍文明公约》和网络思政育人项目《党知一二 》为实例进行了交流。以上项目参与率高、覆盖面广、反响热烈。
最后,陈景林老师、杨臻旎·璇老师和左红容老师分别补充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仓东计划”文化寻根项目、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骨干培育计划和政法学院的法治社会服务计划等内容。她们表示,项目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次小组间联合开展的学习沙龙,为打造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小组成员们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培育建设学生工作精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图/文 学生工作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