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2日起到昨天,《人民日报》就“我们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相继刊发了5篇评论文章,对“精致的利己主义”、“狭隘的极端主义”、“庸俗的消费主义”、“诡辩的相对主义”以及“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等5种所谓“价值”,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痛快淋漓的挞伐。我们看到,这些“主义”在当下社会都占有相当的市场。每一种,环顾我们的左右、周围,耳闻目睹,都可以发现活生生的实例,而这几篇署名评论,也正是从生活中的实例提炼而来,感悟而成。
这5种“主义”,实际上是5种社会病症。《人民日报》评论的标题已经给出了鲜明答案:不是我们时代需要的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对好坏、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等等的哲学概括。所谓时代价值,则是社会成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毫无疑问,我们时代需要的是正价值,而不是负价值,也就是我们时代需要的是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积极意义的基本立场。所谓负价值则恰恰相反,《人民日报》评论列举的这5种,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如果任由这些“主义”蔓延、泛滥开来,对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可言,反而形成掣肘,制造阻碍,设置羁绊。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最美”与“最牛”并存,“最好”与“最坏”交织,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在泥沙俱下之中擦亮双眼,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守护自己的价值底线。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每一个社会中的人实际上可选择的不是时代,只是价值与理念。我们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给出了这一科学命题,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人民日报》已经刊发的这5篇评论,剖析的是当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5种不良社会现象,读来振聋发聩。除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狭隘的极端主义”、“庸俗的消费主义”、“诡辩的相对主义”以及“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我们的时代病症当然还不止这些,我们要不断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些不仅为我们的社会所不需,而且理应为我们的社会所不容的负价值,要像《人民日报》评论所指出的那样,警惕它们、摈弃它们、告别它们、走出它们、远离它们。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推动者。在这个践行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在利益的加减法中迷失人生的价值,不要有意无意地染上情绪化的社会心态,不要一味地跌入物欲的泥淖中不能自拔,不要消解自己理应固守的价值底线,不要不加分析地“怀疑一切”和不加思考地“一切不疑”。总之,不要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要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满怀信心地为幸福广东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6月28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