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书记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改革创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这既是经验总结,更是对今后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指南。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回顾广东这五年来的改革,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改革意愿、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许多改革新政就不可能产生。如源于中山沙溪镇外来工积分入户制的建立、大部制改革“顺德样本”的力推、南海区文化消费补贴的推广、社区各种民间公益组织的壮大、珠三角绿道建设的普及等,无一不是尊重群众改革要求、鼓励群众探索创新的成果。
展望广东未来的改革,其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都大大增强,关键的一条,仍是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只有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和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得以持续深入。为此,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首先,改革创新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也要坚持党的宗旨,明确“为谁改革”。我国改革开放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广东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坚持这一改革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同时,搞改革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让人民群众通过改革获取更大物质利益、享受更好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生活,是改革的目的和归宿。因此,要重视改革的价值性和可行性,决策方案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条件的成熟,要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其次,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群众基础,明确“靠谁改革”。改革是综合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全局的整体战略谋划,进行“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以尽量减少失误和折腾。但是,改革是全体人民的改革,其目标设定、方案设计、措施出台,都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反映群众的改革呼声和愿望,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避免改革设计的经院化、精英化和小圈子化。
再次,改革既要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中去,明确“怎样改革”。走群众路线是改革创新的根本途径。“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创新举措加以总结提升,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改革共识和方法。“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继续改革的理论和决策,再运用到实践中去,依靠群众实践落实改革任务、衡量改革成效。这是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本文来源:5月24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