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清远代表团,听取代表审议党代会报告。有感于报告对于“幸福广东”内涵所做的完善升华,达世龙代表认为:“幸福要用力创造,也要用心感受。”这一观点得到汪书记的肯定。
幸福心态要靠经营
达世龙说:“幸福要用力创造,我觉得这既包括党委和政府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加大民生投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包括我们自身每个人,要经营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创造每个个体的幸福感。幸福要用心感受,这主要是指个人,也只能依靠自己,调整好自身心态,积极乐观地生活。”
49岁的达世龙来自清远市广硕鞋业,是一位来自工人群体的代表。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的他,上世纪90年代来到广州打工。后进入广硕鞋业,一干就是19年。2005年以前广硕在广州,之后搬迁至清远,他也来到了清远。
虽然早就当上了广硕鞋业工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但是对于自己的身份,达世龙更愿意提及工人代表身份。“我的员工、亲戚、朋友都是农民工,自己也是从打工仔一步步走上来的。我的工作接触的基层员工比较多,主要是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对他们的事情也最为熟悉。”达世龙说,我遇到过青年男女因为感情原因,自杀、自残,事情对我触动很大。触发了我对于幸福的思考。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包括情感等等没有逻辑的主观因素。
对于当下社会仇富的心态,达世龙说,第一代成功的商人,都吃过苦,他们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能一味埋怨、仇恨,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现状。” 达世龙说:“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愚民政策。对于每一个人,期望的目标暂时达不到,未来也能达到,想法好也要切合实际,阶段性胜利也是胜利。”
只要希望在幸福感就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话让大家明白付出了、给予了,自己也会有快乐。如果只懂得收获,就会失去快乐。老说不幸福,不快乐,也是一种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对周围人影响不好、对社会情绪也不好。
与精英群体的担忧不同,达世龙认为,企业基层员工虽然生活条件差点,但是只要希望还在,他们的幸福感就在。他同时也呼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五险一金政策。他说,企业的基层员工,幸福感并不会太低。企业少部分员工可以买房,大部分租房,他们对于生活充满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安全的环境。通过自己劳动让小孩健康成长送,这些都让他们很快乐也幸福。
清远践行者:用心感受幸福
▶▷吴小洁填补少数民族DNA研究空白
清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吴小洁,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到清远工作,当时清远刚刚建市,条件十分艰苦,而出生于北方的吴小洁刚到清远时也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在清远公安科技岗位工作22年不容易。”吴小洁坦言,曾经有几次机会,她想着离开清远并已经找到外市的工作岗位,但都犹豫着并最终留了下来。在全国公安“三基”建设中,吴小洁积极筹建清远市DNA数据库,并根据清远多民族的特点,带领同事多次下乡收集数据,采集了上万份血液样本,填补了少数民族DNA基础数据研究工作的空白。在创造幸福的同时,她也用心感受幸福:“清远很安静,这里的人热情、朴实,公安队伍的集体很温暖,我感觉到很幸福、很知足”。
▶▷黄家兄弟照顾邻家老人也是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自清新县龙颈镇头巾滩海边村兄弟俩黄卓平和黄卓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黄卓平兄弟俩30年如一日爱心照顾一位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五保老人黄彪。
早在三十年前,黄彪搬到黄卓平隔壁开始,黄卓平兄弟就尽量在生活上照顾老人照顾,经常去看望他,陪他聊天,帮他跑腿办事,家里做了好菜拿给他吃,现在老人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都由黄卓平照顾。照顾五保老人黄彪已成为黄卓平三十年来的习惯。
“尽了人事,做得到就做,都是邻居,照顾老人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况且助人为乐就是最大的幸福”。面对记者的采访,黄卓平如是说。
幸福原是比较级
□龙跃梅
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分组讨论中,清远代表达世龙的观点“幸福要用力创造,也要用心感受”得到了汪洋书记的肯定。
关于幸福的讨论,持续已久,但纵观各种讨论,几乎都是强调如何创造条件,提高收入,方便出行,增加就业等等,但对于公众如何去感受幸福却言之甚少。
众所周知,幸福感是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即个人工作、生活的条件的客观存在,内力则是个人对自己所处生活状态的主观感知。提高客观存在的质量就需要用力去创造,而把握主观感知则只能用心去感受。
近些年来,清远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在创造幸福方面,也用足了劲,比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保障房、保护环境、建设公园绿地等,都为居住于此的居民创造了一定的幸福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给清远公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省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及相关年份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来看,人均GDP最高的清远市综合指数却排在粤东西北12市中的第11位。
清远真的不幸福吗?其实并不然,作为后发地区,清远受工业无序破坏的影响较少,清远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较为和谐安定,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出行方便,房价不高等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别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宝贵资源。
有的人感觉不幸福,源自其在追求发展的路上忘记停下脚步去思考和感受清远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那份简单、朴实的幸福。如今,用物质来衡量幸福已意义不大,因为靠物质刺激等获得满足感,不会持续太久。幸福是比较级,只有更幸福,没有最幸福;只有更不幸,没有最不幸,因此,只能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然,公众用心去感受幸福并不是沉浸在自我陶醉、自我麻痹的幸福感中飘飘欲仙,而是建立在用力去创造幸福的基础上的。用心去感受幸福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提高个人的修为,理解和包容暂时并不美好的事物,只有这样,公众的幸福才会持久,社会也会更和谐。
读省党代会报告 看清远发展路径
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作的主题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报告中,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和清远有何关系?清远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种效果?未来会怎样?
●关键词:世界眼光
报告摘抄:要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大胆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抓住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新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记者点评: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清远最典型的莫过于如今正实施的桥头堡发展战略。
在清远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葛长伟提出,清远一头紧临珠三角核心区,一头接壤国内市场腹地,地处珠三角与内地市场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承外启内,左右逢源。清远完全有条件成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内地市场主体南融北拓的“桥头堡”。
分析人士认为,实施“桥头堡”战略,跳出了行政区域的局限,突破过去以珠三角为单一参照系的思维定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将清远置于华南地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
●关键词:审批改革
报告原文:要按照“放权、简政、服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决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向社会转移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并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根治重审批轻监管的痼疾,着力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记者点评:对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江凌指出“部门不要太留恋审批权限,权限越集中可能导致的矛盾越多。”过去五年清远重视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75项。
在推进建设高效政府方面,如今清远正总结清城区大部门制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进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统筹发展、提升效能的行政管理体制。
清远还有更为实际的行动,随着清远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辖区范围、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清远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从4月9日开始,清远市经济开发区(含龙塘镇)的社会事务统一由清城区管辖,清远经济开发区则专心致力于发展经济。
●关键词:转型升级
报告原文: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好”字当头,是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
记者点评:2012年清远市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2.5%。
观察人士认为,与前几年相比,可以看出清远适当调低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除了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外,要重要的是希望通过主动放缓增长速度,换取结构调整的空间,引导全市经济转向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增长,为今后几年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社会管理
报告原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记者点评:在清远建市24周年之际,2月28日上午,清远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举行揭牌和网站开通仪式。清远社会管理从无到有,清远成立社工委旨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进一步推动清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良好举措。
成立社工委只是清远市创新社会治理的一方面,接下来,清远将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下大力气把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职能转移出去,把那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组织管理。转变镇、街职能,逐步减少和取消经济考核指标,将镇、街一级的工作重心从经济发展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关键词:扶贫开发
报告原文:既要适当缩小区域间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更要努力实现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
记者点评: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上任第十天,首站调研就来到了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古坳村,并首次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如今四年多过去了,扶贫工作成绩明显。今年年初统计显示,全市共投入“双到”资金10.46亿元,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21个,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0.7万人次,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4.9万人,成功帮助23.46万人脱贫,302条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双到”扶贫开发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两不具备”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连山、连南两个民族自治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双双突破亿元。
●关键词:幸福广东
报告原文: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记者点评:对于民生事业,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清远五年共投入民生领域资金328.61亿元,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2.9%。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9.68万人,下岗再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水平比2006年提高70%,共有1.28万农民工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7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8.2%和82%。
●关键词:选贤任能
报告原文:要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选贤任能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记者点评:用人如今是清远的热点。4月23日,清远公开选拔干部的公告在省市媒体同时“绽放”。当天,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第二版“广东省清远市2012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引起了全省广泛关注,并被全国众多网站转载;在市委机关报《清远日报》头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清远市旅游局副局长的公告”也犹如重磅炸弹,引起公务员,特别是有意参选该职位的公务员的关注。
当地观察人士认为,随着清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成为日常的选才制度,清远的干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也将在清远树立更为科学的用人导向。
●关键词:管党治党
报告原文: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转变作风、服务人民。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点评:“作风建设往往是干部对群众的感情问题,长期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漠不关心,很容易导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后果。”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强调,群众如何衡量党和政府是不是真正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的,往往是从直接为他服务的、直接与他打交道的具体的工作人员去感受。
今年年初,“正风”行动在清远开展,剑指“庸懒散软”。如今“正风”行动出了“干货”。4月9日晚上,阳山县向全县通报批评了5名擅自脱岗的镇领导。活动中,英德也有70名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庸懒散软”被问责。
目前,这项活动依然在进行中,清远期待以这次活动实现未来清远的“风清气正”。
(本文来源:5月11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