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校级团学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完善构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体系,着力为党培养和输送青年政治骨干,校团委决定举办五邑大学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一、培养目标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训班以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引领“青马工程”学员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努力成长为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的青年政治骨干,团结引领青年学子为学校加快推动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教育强省建设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培养思路
本次培训班按照1年培养周期实施,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依托红色文化及侨情侨史教育基地、共建共育单位资源、五邑大学“青马工程”研习基地等,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学员需参与素质拓展、理论学习、线上学习讨论、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完成读书笔记、调研报告、总结报告等,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核心目标、注重实践导向、遵循育人规律总要求,凸显“青马工程”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功能效应,助力学校“四位一体”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此外,为加强学员管理、增强学习实效,培训班设4个团支部、16个团小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与校团委专职团干共同担任团支部带班老师。
三、培训时间
2025年10月—2026年9月
四、组织机构
共青团五邑大学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五、参加对象
(一)学员条件
1.重点推荐现任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优秀学生骨干、院级“青马工程”学员、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伍负责人、“挑战杯”项目负责人、“攀登计划”立项项目负责人、团支部书记等,尤其是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志愿服务中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学生;
2.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一般应为党员或团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港澳台籍学生可适当放宽有关条件;
3.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观念,品学兼优,无违纪记录,原则上所学课程无挂科记录;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适应户外拓展调研等中强度体力运动。
(二)选拔方式
本期“青马工程”培训班集中培养的学生采用党支部、学院团委推荐等方式选拔学员,由校团委认真组织选拔,遴选不超过170名学生参加培训。
(三)名额分配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选拔,按分配名额(附件1)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培训。
六、培训要求
(一)坚持专业理论方向
1.全年需参加不少于15个学时的校青马思想政治素质类课程学习;
2.全年阅读至少精读5本书籍,其中3本需为“青马工程”推荐书籍,并撰写1份读书心得;
3.全年每名青马学员至少要在各组中分享读书心得或学习体会1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面向普通团员青年开展朋辈宣讲1次。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1.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学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队,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校青马学员任讲解员,日常配合做好“两基地两中心”的教育资源讲解工作;
2.全年至少参加1次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或“绿美广东”志愿服务队的专题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3.全年每个团小组举办不少于2次的各类型小组活动;
4.全年需提交1篇“青马工程”学习心得体会。
(三)坚持发挥模范作用
1.全年参加志愿服务时数原则上不少于30小时;
2.在所在班级、学院、学生组织中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团员和青年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团结引领身边的团员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3.要带头加强青年思想动态研究,关心关切社会现象、社会思潮、青年困惑及问题根源;深入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及时了解同学成长发展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同学的工作水平。
七、总结评优
通过组内推荐、班内评比、结业考试、记录考核等,评选出“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团支部1个,优秀团小组3组,优秀学员不超过40名。
请各单位于10月20日前将电子版报名表(附件2)及汇总表(附件3)以学院/学生组织为单位,报送至校团委组织部工作邮箱tw_zzb04@126.com(文件统一命名为“XX学院/XX校级团学组织校青马学员报名表”),纸质版材料于10月24日前上交至学生活动中心202校团委组织部。
附件:1.五邑大学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推荐名额分配
2.五邑大学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报名表
3.五邑大学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汇总表
共青团五邑大学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