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李 滨

基本情况

李滨,男,1984年6月生,中共党员,教授,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化学博士,广东兴宁人,现任五邑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任教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3年担任江门市江海区“招才大使”。目前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江门市科技局、江门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库成员。担任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江门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常务委员、江门市侨联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四届会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中间体、功能有机硅等化合物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人社部等省部级项目3项等,并且担任国际著名期刊ACS Catal.等杂志审稿人,H-index为20。目前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著名期刊Chem. Soc. Rev. 上撰写邀请综述论文2篇(其中1篇入选高频引用文章(1%),2篇被选为封面文章,1篇被亮点报道),并在Wiley出版社 和Springer出版社参与编写英文学术专著3部,论文已被他引2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转化4件。先后获江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7项。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成村22号 五邑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邮编:529020

邮箱:wyuchemlib@126.com

工作经历

2023年11月至今,五邑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原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

教育及学习经历

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访问学者

2010年9月-2013年 10月,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化学博士

2012年7月-2012年8月,德国罗斯托克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研究交流

2007年9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硕士

2003年9月-2007年6月,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现江苏海洋大学),学士

讲授课程

本科生:《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研究生:《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化学前言》

教学项目

[1]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2024, 10万元,主持;

[2] 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1JGXM111,基于OBE理念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和持续改进机制探索,2021.07-2023.07,5万元,主持;

[3] 五邑大学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X2018045,本科“学士导师制”在OBE理念实施中的探索研究,2018.10-2020.12,10万,主持。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精细化工中间体、医药中间体、新型有机硅材料等的高效合成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代表性科研项目(10项)

[1] 广东吉美帮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新型有机氟硅改性聚合物的研发与应用,2023.05-2028.04,100万元,主持;

[2]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2021ZDZX2045,钌催化六元含硅杂环化合物新方法的构建及免疫活性初评,2021.10-2024.10,50万元,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702148,钌(II)催化氮官能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研究,2018.01-2020.12,18万,主持;

[4]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特色创新项目,2018KTSCX230,新型五元含硅杂环分子合成新方法的构建及其活性初评,2019.06-2021.06,20万元,主持;

[5] 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YQ2015162、双功能钌配合物“一锅”催化醇化合物氧化反应及酰化反应的研究,2016.01-2018.12,30万元,主持;

[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4A030310211、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钌催化C-H键氢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2015.01-2018.01,10万元,主持;

[7] 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新型钌卡宾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合成官能团化烷基化合物的研究,2014.09-2016.09,3万元,主持;

[8] 广东万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基于芳撑结构的高性能LED封装硅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22.11-2025.10,15万元,主持;

[9] 江门市新会区新拓涂料有限公司,基于水性涂料开发的关键技术,2020.11-2023.10,15万元,主持;

[10] 广东万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有机硅在合成新化合物的应用开发,2016.06-2019.06,15万元,主持。

代表性发表学术论文 (10)

[1] Li, B.;* Dixneuf, P. H* Metal-Catalyzed Silylation of sp3C-H Bonds, Chem. Soc. Rev., 2021, 50, 5062-5085.SCI一区,IF: 46.2

[2] Lv, S.; Yuan, Z.; Zheng, J.; Liu, Z.; Ye, J.; Li, J.; Xu, S.; Xie, F.; Ye, D.; Li, B.* Preparation of Reusable Copper-Based Biomass-Carbon Aerogel Catalysts and Application in Highly Selective Reduction of Maleimides to Succinimides with Hydrosilane as Hydrogen Source, Green Chem., 2024, Accepted. SCI一区,IF: 9.8

[3] Lin, Z.; Zhang, Z.; Mai, J.; Huang, Z.; Lv, S.; Wu, D.; Xie, F.;* Li, B.* Recyclable Metallic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Catalyzed Selective Mono- and Double-Hydroboration in Water, ACS Sustain. Chem. Eng., 2022, 10, 13742-13749. (SCI一区,IF: 8.4)

[4] Lin, Z.; Zou, J.; Li, S.; Zhang, C.; Xie, F.; Li, B.;* Ye, D.* Reusable Ruthenium Microspheres Derived from Chitin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Hydroboration of Imines,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1, 9, 1568-1575. (Cover Feature, SCI一区,IF: 8.4)

[5] Sheng, X.; Xian, J.; Liu, S.; Zhang, X.; Li, B.;* Wang, J.; Chen, X.; Xie, F.* Green Synthesis of Pyrrolo[1,2-a]quinoxalines by Palladium-Catalyzed Transfer Hydrogenation with Nitriles as Carbon Synthons, J. Catal., 2023, 421, 156-161.SCI一区,IF: 7.3

[6] Zhang, X.; Liu, H.; Sheng, X.; Mai, X.; Hou, S.; Li, B.;* Chen, X.; Li, Y.; Xie, F.* Nitrogen-doped Carbon Supported Nanocobalt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Triazines via Oxidative Cleavage of Biomass Derived vicinal Diols as Carbon Synthons, J. Catal., 2022, 408, 227-235.SCI一区,IF: 7.3

[7] Huang, Z.; Xian, J.; Lv, S.; Xu, S.; Li, J.; Xie, F.;* Li, B.* Porous Organic Polymer Supported Nano Ruthenium Catalysts for Cascade Aromatization of Quinoxalin-2(1H)‑one and C-H Annulation with Alkynes, Org. Lett., 2023, 25, 7974-7978.SCI一区,IF: 5.2

[8] Lin, Q.; Lin, Z.; Pan, M.; Zheng, Q.; Li, H.; Chen, X.; Darcel, C.;* Dixneuf, P. H.;* Li, B.* Alkene as Hydrogen Trapper to Control the Regio-Selective Ruthenium(II) Catalyzed Ortho C-H Silylation of Amides and Anilides, Org. Chem. Front., 2021, 8, 514-521. (Cover Feature, SCI一区,IF: 5.4)

[9] Liu, S.; Zhang, S.; Lin, Q.; Huang, Y.; Li, B.* “Ruthenium(II) Acetate Catalyzed Synthesis of Silylated Oxazoles via C-H Silylation and Dehalogenation” Org. Lett., 2019, 21, 1134-1138.SCI一区,IF: 5.2

[10] Li, B.;* Liu, S.; Lin, Q.; Shao, Y.;* Peng, S.; Li, Y. “Ruthenium Nanoparticle Catalyzed Selective Reductive Amination of Imine with Aldehyde to Access Tertiary Amines”, Chem. Commun., 2018, 54, 9214-9217. (Highlighted by Synfacts, 2018, 14, 1200, SCI二区,IF: 4.9)

申请及授权专利(5项)

[1] 李滨,林桥,刘顺. 一种2-芳基邻位取代三乙基硅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1811584862.8。(已实现成果转化)

[2] 李滨,林桥,刘顺. 一种2-苯基邻位取代三乙基硅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1811584863.2。(已实现成果转化)

[3] 李滨,林桥,潘明星,郑俏劲,李会. 一种2-烷基硅-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1910635143.2。

[4] 李滨,林子睿,黄小敏. 一种邻羟基-氮硅烷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2010765831.3。

[5] 李滨,林桥,林子睿,张诗玲. 一种噻唑烷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号:ZL201910634289.5。

获奖及荣誉(10项)

[1] 2023.12,获“无限创新”江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 2022.05,获广东省青联“优秀委员”称号;

[3] 2021.10,获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4] 2021.06,获五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5] 2019.05,获五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 2019.10,获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7] 2018.04,获江门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8] 2018.06,作为班导师指导化工141102班被评为优秀毕业班;

[9] 2015.10,获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0] 2017-2023,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7项,省部级奖3项。

上一条:李亦彪

下一条:罗儒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