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我院叶嘉文、陈玲老师在ACS化学教育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发表实验教改论文

发布日期:2025-10-14 16:59 阅读次数:

在自然界和生活的千奇百怪的现象中,往往都蕴涵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在实验教学中,从常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引入并阐述其中的知识,可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效率和理论知识接受度。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往往会更侧重于基础化学知识的传输及实验操作的训练。五邑大学叶嘉文/陈玲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化学色、结构/物理色、荧光色在不同课程中都有体现,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区分这三种发色机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团队将这三种类型的着色组合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AF-4中,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实验。

团队所设计的教学实验中介绍了亚微米MAF-4晶体的合成和表征,MAF-4光子晶体的滴涂制备、以及三种类型颜色的观察。实验教学从生活场景出发,由浅入深阐述三色的原理、应用、制备;既涉及称量、搅拌、离心等基础操作,又将前沿理论、科研仪器使用引入课堂,具有科教融合的效果。过程绿色环保,操作简便。该新创实验用有趣的方式呈现易混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区分不同来源的颜色。相关成果以“Distinguishing of Three Colorations: a Designed Experiment for Chemistry Laboratory”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教育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图 1.设计的实验过程


【作者信息】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刘丹青为第一作者,叶嘉文副教授与陈玲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01211,21901189)的支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