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2 16:32 阅读次数:

为助力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快速适应学习环境、明确学业目标、了解规章制度等,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于2025年9月7日-11日精心组织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入学教育活动,本次入学教育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学术规范引导、科研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等多个维度展开,为新生们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添光增彩。

在专业培养方面,9月8日上午,学位点负责人池振国和李亦彪教授担任主讲,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宗旨出发,为新生们阐述了专业基本素质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与生活。

9月9日晚,在学院马兰芳楼307报告厅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学院领导班子、学位点负责人、辅导员、科研秘书参加会议。学院院长刘长宇、副院长张梦辰代表学院热情欢迎新同学加入大家庭,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侨情特色以及学院的发展概况。学院党委书记陈旭华总结讲话,鼓励研究生们要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研究生阶段的挑战,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通过见面会,新生们对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为融入新集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培育研究生创新思维,筑牢科研实践防线。9月9日上午,池振国教授围绕“怎样跟导师做科研”这一主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生动案例,用讲故事般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新生们剖析了与导师有效沟通的要点、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及怎样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提升科研能力。他强调,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科研成功的关键一步,要主动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导师的建议和指导。此外,池老师还叮嘱新生实验室安全并强调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实际案例让新生们深刻认识到不规范操作实验以及学术不端的严重后果。

9月9日上午学院精心挑选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讲解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视频专题讲座,组织师生们共同观看。赵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新生们培养科研创新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新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9月10日,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朱忠智博士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分享,生动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和外出实践注意事项,强化了新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即将开始的科研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9月12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王雪奇老师为新生深入解读了研究生管理规定,包括宿舍管理、奖学金评定等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开展了入党教育,鼓励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入学教育的系列活动,增进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们对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明晰了学习目标和方向,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为顺利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办学理念,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文/图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