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届毕业生资源信息统计表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 |
专业 | 人数 | 专业 | 人数 |
电子信息工程(半导体绿色光源) | 92 |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 | 49 |
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39 |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 11 | 材料与化工(研究生) | 52 |
合计:本科生 224 人,研究生63人 |
地址: 陈瑞祺科学馆110 联系人:刘若诗、夏睦翔 联系电话:0750-3296408 |
二、专业介绍
1.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材料物理与化学。以材料表面与界面、固体化学和凝聚态物理为理论基础,开展新型发光、储能和催化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以及相关器件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旨在从分子、原子和电子层面深刻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 材料学。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与结构,关注材料的微观和宏观特性,推进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开发,揭示材料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能与应用特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材料的科学设计、制备、工艺优化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材料加工工程。以研究液态凝固成型、固态塑性成形和材料近净成型等规律为基础,探索柔性传感器件与半导体器件的成膜工艺、图形化工艺、微纳加工和3D快速成型技术,旨在为柔性传感器、光电器件等元件的制造工艺及可靠性应用提供扎实的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基础。
【就业去向】本学科可以为优秀研究生提供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机会。主要培养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光材料领域的高层次专门技术研发人才。
材料与化工:
【主要研究方向】
(1)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涉及照明与显示行业,主要研究LED荧光粉、量子点和钙钛矿等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应用。包括研究无机固体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分析及其在照明与显示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光电器件设计及集成、控制,最终实现材料设计、器件设计、系统研发与生产一体化的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的照明和显示产业,开发高性能荧光粉,发光玻璃和陶瓷材料、钙钛矿发光材料、以及碳量子点材料等,并应用于光电照明器件,光电耦合器件以及光电显示器件。
(2)储能及能源转化材料与器件。紧密结合珠三角锂电池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开展能源转化与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涉及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材料及其性能与器件应用,光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燃料电池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研究。
(3)柔性可穿戴功能材料、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以光电材料及应用为重点,涉及包括光电材料的合成、表征、性能测试以及器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新型光电材料及器件进行基础应用研究;面向可穿戴器件的产业需求、光电器件的应用,主要研发光电传感器件、智能调光与调温器件、柔性可穿戴储能材料与器件、柔性传感材料与器件及柔性显示技术等。
【就业去向】本学科可以为优秀研究生提供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机会。主要培养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及新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专门技术研发人才。
2.本科生专业介绍
(1)电子信息工程(半导体绿色光源、光电工程)
【主干课程】基础物理、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技术、量子力学基础与固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器件物理、光电子技术、发光学、薄膜材料与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电子材料与元器件、LED封装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学设计、散热设计、LED应用电路设计等。
【就业去向】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辐射广东省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以上。所培养的学生60%左右在半导体芯片外延与器件制造的行业、芯片封装产业、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生产、研发和应用等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技术或者管理岗位就业,2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微电子产业、照明产品设计、电子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与开发、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企业方面的技术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15%左右的毕业生到西北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和苏州大学等985、211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4%左右的学生在税务等政府部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岗位就业。
(2)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主干课程】基础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导论、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电化学实验、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应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新能源器件设计实验、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太阳能光伏材料及应用、燃料电池基础等课程。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相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将来进入新能源的高端领域工作。
(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固体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新能源器件设计实验、材料专业导论及创新创业教育、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电化学实验、动力电池系统设计、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应用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科学工程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各学院部介绍图片

图1 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莅临指导

图2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图3 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图4 挑战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