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拥有5个本科招生专业与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半导体绿色光源、光电工程模块、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型材料与元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2024年入选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021年成为五邑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2个硕士生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2020年开始,学院与澳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生;2022年开始与澳门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材料学科2022年进入全球前1%学科,预计2025年进入前5‰学科。
近5年,专任教师获纵向经费1243万元、横向到账经费598万元,承担国家基金19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近100项。在锂电池材料、柔性传感器、特种发光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Adv.Mater.、Nat.Commun.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18篇,申请发明专利266件,其中授权164件,获广东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1项,江门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7项,江门市首届高价值专利布局大赛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
学院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了“一中心,二能力,三目标,四平台,五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技术型为主、研究型和复合型为辅的三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等四个平台,面向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23年半导体光电技术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二、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1.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半导体绿色光源、光电工程模块)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该专业是为了满足微电子和光电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而设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了“一中心,二能力,三目标,四平台,五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型为主、研究型和复合型为辅的三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等四个平台,面向整个微电子和光电子产业领域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微电子行业和光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突出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微电子和光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器件与系统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开发与检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路分析导论、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基础、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发光学、半导体制造工艺、微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LED封装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LED应用电路设计、LED驱动电路课程设计。
【就业去向及单位】
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辐射广东省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所培养的学生60%左右在半导体芯片外延与器件制造的行业、芯片封装产业、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生产、研发和应用等半导体器件领域的技术或者管理岗位就业,2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微电子产业、照明产品设计、电子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与开发、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企业方面的技术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15%左右的毕业生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大和华南师大等985、211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5%左右的学生在公安、海关等政府部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岗位就业。
2.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模块)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能源、材料、环保等行业胜任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新能源导论及前沿进展、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导论、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电化学实验、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应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太阳能光伏材料及应用、新能源器件设计实验、新能源综合设计实验等课程。
【就业去向及单位】
广东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回收等行业,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此外,广东省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也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亟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新能源企业和研究所等从事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系统管理等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其中近3年有23.5%的学生到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3.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中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中材料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和学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科研项目训练、课外科技活动、专业综合设计实验和企业实践等多样化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新材料、新能源、加工制造等行业从事材料技术和产品开发、分析测试、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导论及前沿进展、固体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加工与先进制造、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等。
【就业去向及单位】
新材料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产业,也被江门市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珠西新材料聚集区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学生毕业后可在新材料及加工制造领域从事新材料开发、设计、检测、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机械、汽车、智能设备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特别是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应用和管理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还可以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近三年有15.0%的学生到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三、优秀学子
郑淇玮,共青团员,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21 级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在校期间曾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和五邑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奖项。担任学生科研小组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和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论文一篇,获批专利三项,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三项,省级比赛奖项六项。曾先后担任学院学生会委员,学生事务工作助理等职务。获得邑大之星(发明)、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他的寄语: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不必跑得太快,但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请相信“心之所向,何惧路长。”

王婷婷,共青团员,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21级本科生。现就职于国内LED荧光粉领域的龙头企业-江苏博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工艺工程师。在校期间曾获得五邑大学二等奖学金等奖项,曾担任学院光电实验室科研团队学生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多项学生科技比赛,曾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一项,获得省级比赛奖项二项。她的寄语: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目的和过程同样重要。

四、杰出校友
郑文浩,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暨南大学201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光谱系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发表 SCI 学术论文 30余篇,发表期刊包括 Nature Physics(影响因子:19.684,物理类最顶级期刊),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ACS Nan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等。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共 9 篇,荣获2022 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任职博士后。
大学是一个成长和探索的舞台,感谢母校五邑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术和社交平台。愿同学们在五邑大学的四年时光里收获知识和友谊,提升综合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马伟霖,2022届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曾担任五邑大学大数据智造校企联合创新研究院技术总监。曾获得国家级科研竞赛奖项两项、省级科研竞赛奖项5项,获得嘉立创星火计划一等奖(三万元)。负责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5项。申请专利3项、已获得授权专利2项,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奥伦德”奖学金与五邑大学“发明之星”称号,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同时他还是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弹幕网知识区前1%视频作者,拥有11.7万,播放量541万的科普视频播放量。他还担任立创EDA校园讲师工作,并同时负责国产EDA软件立创EDA海外版EasyEDA的教程译制、剪辑和配音工作,为国产EDA软件的应用贡推广与应用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就业深造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作,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一方面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与邦普循环、国星光电等3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3+1"产学研实践基地,形成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深化校企资源整合,通过企业走访、校友联动建立实习就业直通车,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大批毕业生入职行业头部企业。
在升学深造方面,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考研升学率接近20%,位居全校前列。2025年有12名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大部分同学被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六、高新实验室/平台介绍
学院先后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教学科研平台:“广东省柔性传感器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电材料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绿色光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高校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教研平台。
已建成实验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备先进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总价值近1亿元。包括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纳米结构高真空气相合成系统、激光共聚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光电显示器件平台、太阳能电池器件平台、量子效率测试仪、高精度微拉伸仪、无掩模直写光刻机、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全自动三站多用气体吸附仪、热重分析仪、高分辨率质谱仪、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光源光电色综合测试系统、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这些高新仪器设备为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人才培养、对外产学研和技术服务等提供扎实的硬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