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场聚焦粤港法学法律界交流合作、共商法治协同与人才培养大计的座谈会在五邑大学策文商学院大楼副楼204报告厅举行。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江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林小龙,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于敏,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法律部副部长张玉梅,以及来自香港中联办、香港法律界、广东省法学会、江门市委及江门市各法治工作部门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粤港法治协同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能。

栾天罡致欢迎辞,对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学校法学教育发展的支持表达诚挚谢意。他强调,作为扎根“中国侨都”的高校,五邑大学近年来在法学领域成果丰硕,与40余家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设,共建“五邑大学分中心”推动侨务法治研究。面对大湾区法治协同需求,学校围绕“涉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侨务法治创新”,在强化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侨乡法治需求等方面开展系列探索。未来,学校将发挥区位优势,携手粤港法学法律界同仁,推动建立粤港澳法学理论研究与教育联盟,共谱大湾区法治协同新篇章。

林小龙代表江门市委、市政府欢迎各方来宾,并感谢大家对江门法治建设的支持。他指出,江门华侨众多、侨资企业丰富,近年来在涉侨立法、法律服务合作等方面成果斐然。期待能通过与香港携手共建跨境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执业资格互认等方式,为大湾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张玉梅表示,香港作为国家唯一施行普通法的地区,法律优势显著,在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方面潜力巨大。此次交流是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良好契机,江门与香港携手合作空间广阔,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法律部高度重视,将全力支持粤港两地交流合作。

于敏介绍,广东省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在新时期积极落实依法治国部署,充分发挥其在法学研究创新、依法治省实践和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助力大湾区法治建设,法学会持续深化与港澳合作,通过共同主办研讨会、建立人才库等举措推动大湾区法治协同。此次特邀香港法学法律界人士齐聚交流,旨在汇聚两地智慧共促法治创新融合。于敏特别强调,希望两地通过深化法治研究、创新协同机制、加强专业交流三大路径,共同提升大湾区法治建设水平。这一倡议集中体现了法学会在区域法治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座谈会上,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徐丹丹介绍了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了学院依托侨乡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侨乡法治建设的积极探索。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律师会及内地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粤港法治协同、跨境法律事务处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凝聚了各方智慧。

交流发言环节,五邑大学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及其他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涉侨涉外法治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是粤港法学法律界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加深了两地法学法律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更为五邑大学在涉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指明了新方向。学校将充分发挥“侨乡高校”的区位优势,与港澳及内地法学法律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谱写新篇章,推动大湾区在法治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增添法治光彩。(文/人文与政法学院 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