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
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粤府〔2023〕34号)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现就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申报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项目类别
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旨在面向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一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团队,开展县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等四类实践研究项目。
(一)产业发展。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等,通过科技赋能、创意转化、市场运营等方式,助力推动地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二)文化建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特色文化产业等,开发系列文化产品,打造线下文化阵地,助力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
(三)公共服务。围绕规划设计、教育医疗、法律法治、创新创业、绿美广东建设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科技服务。围绕县域科技攻关、科创落地、科学普及等,在县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发展上提供支持,助力打通县域科创“最后一公里”和科创人才队伍建设。
二、项目资助等级及金额
项目资助等级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每个资助10万元,一般项目每个资助3万元。校级配套经费将根据学校当年预算下达情况按一定比例安排。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自立项结果公布之日起算。
2.申报项目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项目须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能够进行成果展示,且无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3.申报项目须以团队形式申报,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项目团队学生总人数不超过15人,应建立梯队式人员架构,由高年级学生牵领低年级学生开展研究,可以指定双负责人。每一申报者同年只能申请1个项目。
4.申报项目须配备3至5名指导老师,其中至少配备一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本科及以上项目团队须至少配备一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指导老师。原则上一名教师作为项目第一指导老师每年只能指导一个项目参加省评申报且不能连续两年指导项目参加省评。
5.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以及已获其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的科研成果不在支持范围之列。
6.“攀登计划”项目原则上仅接受学院统一申报,不接受个人单独申报。每个学院按申报总数的30%进入校级复审。(注:1.跨单位申报的作品原则上按学生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确定作品所属学院;2.2023、2024年“挑战杯”获省赛特等奖/金奖以上的学院可额外增加10%进入校级复审,不足1项的按1项增加;3.如果项目有两名本专业的教授亲笔联名推荐,可由学院单独报送,不占学院名额,但每位教授最多只能推荐2个项目且学院联名推荐的项目数不得超过申报总数的10%)。
7.校级评审时,将全部申报项目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分开评审(凡项目申报成员中有一名或以上硕士研究生参与均属于研究生组)。校级终审环节,申报团队需制作项目介绍PPT进行问询答辩。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者要求:申报者须品学兼优、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对科学研究等拥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具备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基本素质和能力。
2.申报项目要求:申报项目选题要求紧密围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能够产出一定科研效益、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指导教师应贴合项目研究主体专业,兼顾多学科背景,做到校内外协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围绕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实验测试)、修改完善项目内容。
3.所有参加申报的“攀登计划”项目均需在申报书中签署无知识产权纠纷承诺书。
4.其他申报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专项资金充分鼓励获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荣誉团队积极参与申报,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持续落地深化,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三)结项要求
立项项目结项需要满足两个基础条件,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项目需从以下三个方向中选择两种作为项目的具体结项方式,一般项目需从以下三个方向中选择一种作为项目的具体结项方式。用于申请结项验收的项目成果,参与成员必须有学生团队成员。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应为项目团队成员。超标完成结项要求的项目,经团省委和团省委委托的专家组研究,可评定为优秀结项项目。
1.两个基础条件
(1)所有立项项目均需要参加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2)所有立项项目均需要参加“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校级及以上级别比赛。
2.具体结项方式(重点项目三选二、一般项目三选一)
(1)科研效益方面。重点项目要求在核心期刊或SCI、SSCI、EI、CSSCI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可以代替发表论文用于结项验收;一般项目要求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及以上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银奖及以上可以代替发表论文用于结项验收。
(2)经济效益方面。项目要求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包括获得政府或第三方购买服务、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获得收益、竞赛评比获得奖金、助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并取得有关证明等。
(3)社会效益方面。项目要求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包括获得省直有关单位主办“百千万工程”相关项目活动的省级荣誉、研究成果获市厅级或以上领导肯定批示、项目形成典型案例在县域推广应用获县级或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其他团省委研究认定的显著社会效益(如:重要媒体宣传报道、明显增加群众收益、创造良好就业机会等)。
3.注意事项
团省委立项评审结果公示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作为结项验收依据。用于申请结项验收的项目成果,参与成员必须有学生团队成员,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应为项目团队成员;已发表论文原则上标注“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会议论文需经团省委和团省委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判定是否可等同论文以及可等同的论文等级。
四、工作安排
1.各学院按照通知要求及时部署,高度重视,充分动员,做好宣传、组织、遴选等工作。院级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纸质、现场或网络评审。
2.院级评审通过后,提交校级的纸质和电子材料(见附件)分别为项目申报汇总表(包含未通过院级评审的所有申报项目)、进入校级复审项目的申报书及附件(附件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专利授权书或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论文或论文录用通知、查新报告、检验报告、图片等佐证材料PDF,建议进入校级复审项目制作路演PPT),由学院汇总电子版材料(每个项目为一个文件夹且以项目名命名)后于2025年2月24日17点前统一发送至wyukcb@163.com,邮件名请注明“xx学院2025年“攀登计划”报送材料(共x件)”,纸质版于2025年2月24日17点前报送至学生活动中心202室科创部,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常胜涛、王颖馨、李恬恬、苏欣欣
联系电话:0750-3299281
电子邮箱:wyukcb@163.com
共青团五邑大学委员会
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