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通知
首页 -> 校内通知 -> 事务通知 -> 正文

关于做好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推荐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2-05发布单位:教务处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遴选推荐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通知》,学校拟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三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推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文化素质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二、推荐方式及数量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本年度全省可推荐课程数量约150门,“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推荐比例约为5:4:1左右。学校将参照上述比例统筹校内课程推荐工作。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本次推荐申报工作,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课程申报。

三、推荐条件

(一)按照《“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附件3)的有关要求进行校内遴选推荐。

(二)已申报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前5位)均不能参加本次课程申报,不能作为负责人,也不能作为参与成员。

(三)每门课程只能从“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

(四)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教师。申报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副高级),且课程2016年9月以来均正常授课;其余课程原则上应当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五)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须能够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且线上教学时间占比须在20%-50%。

申报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须具有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能够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六)同等条件下,两院院士、省级以上教学名师、黄大年教学团队、长江学者等国家、省知名专家和团队申报的课程,优先予以支持;此前获评为国家级或省级课程的,优先予以支持。

四、材料要求

请各单位于2019年12月12日中午12:00前提交如下推荐材料:

1.纸质材料: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签章)。

2.电子材料:

(1)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

(2)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4;第9项“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课程评价意见”可先不填写);

(3)申报书附件材料(每门课程设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命名格式为:XX学校-XX学院-XX课程-附件材料,所需提供附件材料及文件要求详见申报书“附件材料清单”---含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教学设计样例说明、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等其他佐证材料)。

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五、其他事项

教育部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薛楚娟、赵燕 3296626

邮 箱: jyk_wy@126.com


附件:

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遴选推荐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通知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3.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

4.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5.2019年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19年12月5日


  • 附件【附件.rar】已下载